77岁空巢老人登报求领养 10年独居已身心俱疲

2015-04-23 08:47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77岁的空巢老人郇崎坐在旧沙发上,捧起老相册笑着流泪。自从上了年纪,常州城外的风景成了陌生的世界;自从老花眼加重,3米之外成了模糊的世界;自从腿脚不灵便,小区附近的公园成了渐渐远去的世界……每天守着四面墙壁和一台电视机消磨时间,郇崎感觉生活充满了灰色。再也不想就这么活着,77岁的郇崎老人在报纸上发声明“求领养”。昨天,早报也接到了郇崎老人的求助信,希望能够回到故乡青岛落叶归根。

  空巢十年

  青岛老乡求“领养”


  “我是常州戚墅堰西街一名77岁的空巢老人郇崎,已经独自生活10年了,青岛是我的故乡。我希望有家乡的好心人能够‘领养’我回青岛一起生活,我愿意拿出每个月6000元的退休金,我常州房子每月的房租还有我百年之后的丧葬补贴跟好心人分享。”昨天,青岛早报编辑部接到了一份来自江苏常州这份特殊的求助信。记者随后与寄信的老人郇崎取得了联系,这名77岁的老人思路清晰,他向记者强调,自己并不是穷困潦倒,每个月6000元的退休工资足够生活,他身体也比较健康,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唯一的问题就是生活得太孤独太无助。郇崎老人称,他希望有人能经常在身边帮帮他,陪着他一起出门散散步,帮他做做饭,洗洗衣服,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万一自己发生意外,不要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身心俱疲

  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我独自住在戚墅堰西街这处旧公房里已经10年了,儿孙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平时都要忙事业忙家庭,我只能自己跟自己过日子。”郇崎老人谈起自己十年的独居生活,心中有不尽的感慨。刚开始的几年,自己虽然有些孤独,但身体还很硬朗,能够逛公园和到处旅游,日子并不难捱。近来郇崎老人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总结判断一个人老不老有5个标准: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反应快以及排泄畅通。“我脑子还行,大小便顺畅,对照下来,我只能得40分,越来越力不从心。”郇崎老人称,自己腿脚变得不再灵便,连离家只有500多米的小公园都去不了,老花眼也越来越严重,3米之外就是一片模糊。晚上常常睡到半夜突然睁眼,盯着天花板几个小时都睡不着,白天又精神不好昏昏欲睡。

  “关键是太孤单了,我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自己每天自言自语,常常对着老相册一念叨就是一两个小时。”郇崎老人称,自己年事已高没办法买菜做饭,经常是早上起来去外面的小饭馆吃碗馄饨,中午再去小饭馆吃碗馄饨,再吃个素菜,剩下的素菜打包回家晚上吃,每天就是睡觉、吃饭,吃饭、睡觉,觉得生活完全没有意义。

  最为担心

  像老友一样去世无人知


  最触动郇崎老人下决心登报求“领养”的还是他的邻居兼老友任工程师的去世。1988年,独身一人的任工程师搬到常州戚墅堰西街,和郇崎住同一幢楼隔壁单元,两家有一扇窗户正对着,两名孤独的空巢老人就通过这扇窗户联系。“任工这人也比较内向,有什么事只愿意和我讲。我们两个走动其实不多,可即便在窗口打个招呼,也让我感觉不是一个人。”郇崎说,两名老人还约定相互支撑着,坚强度过空巢生活。“2011年和2012年,在我和任工身上都发生了一件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是场虚惊,而任工倒是真的离开了。”郇崎老人讲述,2011年夏天,郇崎突然听到,有人“砰砰”地砸门。老人被吓坏了,心惊胆战地跑过去开门。砸门的竟是妻弟和锁匠。妻弟和锁匠看到他也愣住了。妻弟说:“姐夫,你怎么没……你没事吧?”郇崎知道,小舅子原本想说,你怎么没死。后来才知道是自己的手机坏了,妻弟一天没打通,以为老人出事了。

  2012年春节刚过,郇崎突然发现,任工家来了很多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两名记者。他跑下楼一打听,才知道多日在窗口没见面的任工原来不是出门过年,而是出事了。过年任工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但一直没人知道,直到保姆过节回来,打不通任工的电话才报警救助,发现老人已经去世多日了。任工去世后,民警通过查档案,才发现他有一个养子。养子后来回来继承遗产,把房子卖了。

  换个活法

  登报求好心人“领养”


  郇崎老人称,春节后他在媒体上看到有人到儿童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报道,他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孩子可以被家庭领养,空巢老人怎么就不能被“领养”?他自己写了一份简短的求领养公告,用短信的形式发给了自己的8名亲戚朋友,包括自己的儿子,远在烟台和青岛的两个侄子,还有一名之前经常联系的《常州晚报》记者。他希望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能活得开心踏实一点。“在不麻烦自家小辈的前提下,换一种生活方式,跟领养自己的家庭能够双向选择,互利共赢。”郇崎老人称。

  郇崎老人承诺,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养家庭”,他愿意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跟对方共享。此外如果住到对方家里,自己在戚墅堰西街的住房出租后的租金也可以给对方。百年后,对方家庭只需把他和老伴安葬到一起,就能获得一笔不菲的丧葬补贴。如果有家庭有意领养自己,又没有房子,也可以住到西街跟他一起生活。非但不收房租,收入和丧葬补贴也都归对方。但不管哪种模式,自己的这套房子最后还是归自己的儿子所有。

  家人支持

  只要老人开心就愿意


  “我希望登报求领养,不是因为我的儿孙不孝顺,相反他们对我很关心,只是因为受现实情况所限,无法跟我生活在一起。”郇崎老人很担心媒体报道自己求领养的新闻后,会给家人的生活带来不便。郇崎有一个儿子,虽然也住在常州,但住的是单位宿舍,没办法把他接去一起住。儿子的住处在常州最西头,而郇崎老人住的地方在常州最东头,距离超过20千米,儿子来往一趟很不方便。之前孙女每周都来看望郇崎老人一次,但两年前孙女生了宝宝后,需要留在家照顾孩子,实在没时间经常来看望。他们都希望接郇崎老人一起住,但老人却觉得儿子和孙女都不具备“居家养老”的条件。“我现在需要的不是儿女经常的看望,而是长时间的陪伴和照顾。”郇崎称,他有时就觉得自己是个包袱,自己求领养也是希望给孩子们减负。郇崎表示,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和孙女,两人都没有意见。老人的孙女郇女士也表示,只要爷爷开心,她就没有意见,如果有人家领养爷爷,她也会经常去看爷爷。

  反响热烈

  80多个家庭请老人回家


  记者了解到,老人的领养公告最先是在4月7日常州当地媒体上做了报道。“采访郇崎老人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一名以前的老同事收到了老人的短信,报社派我去与老人沟通一下。”报道此事的记者汪磊说,此事在常州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仅仅一天时间,就有80多个家庭想去接老人回家。“有的市民来电称自己家里地方很大,可以直接把老人接过来。老人的退休工资,他们也分文不要。听到这些话,我们的心里也感到很温暖。”汪磊称,这样好心的市民不胜枚举,“一名打来电话的大姐看到晚报上郇崎老人的照片,脑海里也浮现出了自己父亲的音容笑貌,她想把老人接回家当亲生父亲一样对待。”汪磊称,仅仅一天他们就接到100多个热线电话,其中大部分报名者都是家里没有老人的中年人,他们希望接老人回家,让家庭氛围更热闹,更温馨。

  “我们在常州当地报道此事后,老人一下子成了小区里的‘新闻人物’,这让老人在感动同时还有些忐忑,一直没有决定下来,究竟去哪个领养家庭。”汪磊称,在100多个电话里,他们简单地进行统计,发现其中有80%的市民希望领养老人,10%想做终身保姆。其中,有20多个家庭并不看重郇崎老人拿出退休金和丧葬补贴。此外,还有多家养老机构打来电话,表示愿意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式的服务,还有很多空巢老人希望能一起抱团取暖。

  万分感激

  老人受宠若惊尚未决定


  “这几天不管是采访期间,还是报纸报道过后,老人的嘴里一直都是‘感谢’二字。”汪磊告诉记者,尤其是郇崎老人求“领养”的事情在常州传开了之后,郇崎反复交代自己,一定要通过报纸或是其他的方式对关注自己的市民和读者们表示感谢。记者了解到,除了无以言表的感谢之外,老人的情绪还有点波动,他看着自己一下子成为了一名“新闻人物”,想把这份感谢和五味杂陈的情绪先放在心里,所以他也没有急着与希望领养的市民家庭见面。“郇崎老人想等到情绪平复之后,他会从报名的市民中,筛选一些人,并对他们表示感谢。”汪磊表示,郇崎老人这几天一直坚持的一句话就是:“还是那句话,双向选择,互利共赢。”

  叶落归根

  老人求助回青岛生活


  “我非常感谢常州这80多个家庭的善良与热心,但我思量再三,还是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回到青岛我的故乡度过晚年生活。”郇崎老人称,1942年,自己一两岁的时候就随着逃荒的母亲来到了岛城,从此就把岛城当成了故乡。自己小时候住在巨野路的院子里,在云南路上的小学,在九中上的中学。他17岁那年有华北煤炭地质勘探队来学校招人,从此以后他离开了岛城,去过江西南昌等很多城市,最后在1972年来到常州工作,1999年在戚墅堰区老龄办退休后,他一直惦记着有一天能够落叶归根。

  郇崎老人称,自己父母已经去世,有兄弟姐妹共5人,大哥去年刚刚去世,当时已经90多岁的高龄。自己的大姐还在青岛,就住在台西三路,今年80多岁,也是一名空巢老人。他的三哥在青州,五弟在烟台,他们也都是75岁以上了。在青岛自己还有忠厚孝顺的侄儿和外甥。“我侄子这两天刚刚来过常州,想要接我回青岛一起住,但被我婉言拒绝了。”郇崎老人称,自己的大哥和大嫂在世时身体不好,孝顺的侄子一家负担很重,现在日子刚刚过好一点,但一大家人住在巨野路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自己实在不忍心再给侄子一家增加负担。

  选择标准

  希望家中能有人作伴


  在郇崎老人的心中,能领养自己的人其实是有个标准的,那就是曾经陪着他6年的善良保姆小云。“在我心里小云就像是我的小女儿一样。”郇崎老人称,自己妻子1999年因为食道癌去世,在去世前几个月,自己忙着照顾住院的妻子,只能在小餐馆里吃饭,当年只有22岁的小云是餐馆的服务员,得知老人的窘境后就帮老人做饭照顾老人。妻子去世后的半年多时间,郇崎老人的心情一直很抑郁,原本要回连云港老家的小云决定留下来照顾郇崎,一照顾就是6年,2005年端午节前,郇崎老人像嫁女儿一样送小云出嫁。从那时起,郇崎老人才彻底成了一名空巢老人。

  “我本来就是空巢老人,要是住进领养家庭后,白天家里的人仍然全都去工作,把我自己留在家里,这样的领养就没有意义了。”郇崎老人理想中的领养家庭,不仅仅是找个合适的家庭一起生活,因为他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希望这个家庭最好有人能够长时间地陪在他身边照顾。“要是这个家庭里还有一名五六十岁的健康退休老人,我们两名老人能够一起出门一起作伴,家里的孩子们帮忙做做饭,洗洗衣服也可以。”郇崎老人称。

  两地联动

  征集家庭帮老人“回家”


  《青岛早报》已经与报道郇崎老人事情的《常州晚报》取得联系,进行“两报互动,两地联动”,在青岛与常州两地征集家庭,并根据条件寻找真正适合“领养”郇崎老人的家庭。对于报名的家庭,两家报纸将会首先进行筛选,列出名单后再交郇崎老人做最终选择,被选择的家庭可能会进行为期一周或者多周的 “老人试住”。通过此次活动,两报也将打造出一个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新型模式,为更多的空巢老人服务。如果你有意愿“领养”郇崎老人,可以拨打青岛早报热线82888000与我们联系,青岛早报敬老精英团队也将组团为老人做落叶归根的前期准备,共同为老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晚年生活。

  新闻延伸

  曾办全国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图书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郇崎曾任戚墅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后调到戚墅堰区老龄办工作。退休前三年,郇崎没用一分钱,倡导、组织、开展“为了孩子,请赠一本好书”、“为了孩子,请参加跨世纪赠书”等活动,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图书馆”(即现在的常州第四中学图书馆前身)。对此,当年的常州晚报也进行了报道。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杨博文 图片由《常州晚报》提供

  郇崎老人的求领养公告

  本老头刚过了77岁的生日。因儿子、孙女没有居家养老的条件,本人又不适合敬老院养老。经与儿、孙商量同意,除现居房死后留给儿子外,本老头的工资收入、生年房屋处理权和本人“打包”,愿社会有条件的家庭和个人领养或给老者做终生保姆。条件:双向选择、互利共赢。有诚意者,请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联系。郇崎

[编辑: 张珍珍]

相关阅读

空巢老人 求领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