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赵中林 整理:张庆举
赵中林
口述人简介:
赵中林,1927年生,莒南人,现居沂南县,1939年参加革命。先后在鲁中南军区独立营和警卫团做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多次阻击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莱芜战役、临朐战役、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新泰康复医院、济南防疫大队工作。1965年,在沂南铜井区任区长;1970年,在沂南卫生科任职,同时兼任红卫医院院长、书记。1976年调至沂南县卫生局,任调研员,直至离休。
采访札记:
今年88岁的赵中林,12岁时便早早地参加革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八路”。自进入部队的那一天起,直到战争结束,才跟家人取得联系。多年的革命生涯,赵中林只知道“有任务就得好好干,入了党更该好好干”。“什么时候能够吃上一顿饱饭,什么时候能够好好地睡上一觉”是赵中林当年最大的心愿。如今,生活条件虽然有了质的飞跃,但勤俭节约依然是他不变的信条。
一天没吃饭
找到部队要参军
1939年,麦子黄了的时候,12岁的我参军入伍了。入伍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穷,家里只有一个光棍叔叔和我一起生活。我母亲是从外面来我们村要饭,别人介绍后就和父亲在一起了。结婚后,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三个,我下面还有妹妹和弟弟。因为条件差,母亲在生完我弟弟后,月子里喝了凉水生病去世,还不满月的弟弟被我大姑抱走,但他也只活了两个月。
有一回,我听说县北边八路军在招人。一天下午,我偷偷从叔家跑出来,躲在了农场的小屋里,第二天天不亮,我就一直往北走,过了一条河之后又向北,一天也没吃上饭,正好在北边遇上部队在开会,我就过去了。他们散会后,我一直跟到了他们驻地,连长问我干什么,我就给他说我的事,边说边哭。听了我的故事,连长给了我两个馒头,从此我就留在了部队,开始了我的革命生涯……
老乡家中高烧迷糊鬼子几次掀开我的被子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部队打过不少阻击战。当时,刘家店子、河阳、青驼等地都有日军据点。1942年左右,在一次鬼子“扫荡”期间,我正好得了病并且发高烧,只好留在一老乡家治病。虽然部队刚发了一身新军装,但我没敢穿,为了逃过鬼子的搜捕,我只能心疼地把新军装埋在了地下,当时的埋藏地点我到现在还记得十分清楚,就在现在的张庄镇大岱村的庄长家。
在那个年代,庄长都是进步的,拥护共产党的。在他们家,一个老奶奶照顾着高烧迷糊的我。那个时候,我只能躺在床上,哪也去不了,别人家的大人小孩都走了,就剩下我还有那位老奶奶。鬼子来了以后掀开我的被子,大喊:“小八路!小八路!”老奶奶很勇敢地告诉鬼子,“这是俺孙子,生病了。”鬼子一看,确实是病得很严重,就走了。当时我病得迷迷糊糊,也睁不开眼,偶尔会听到有一点声音,但没有精力去在乎这些。鬼子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批,去掀了好几次被子,每次都说我是小八路。幸亏老奶奶救了我,没有把我抓走。
不仅如此,中间也有汉奸去搜人,他们比鬼子还要狡猾,但最终我还是被老奶奶救下了。战争胜利后,我每年都去看望那位老奶奶。可惜的是,现在老奶奶早已不在人世,她的重孙也就剩下了一个,前几年的时候他还到过我家。前段时间我和孩子商量,过几天再去他们家看看,因为当年的舍命相救,我们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
扮成乞丐送情报巧妙避开敌人搜捕
战争年代,我最早干的是通讯员,主要工作是送情报。不管白天晚上,有信就要及时送达。出于任务的需要,我们通常要化装。因为那时候我小,吃得也不行,长得慢,个子不高,就经常化装成要饭的穷孩子。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在大岱村,那次送信路程非常远,我拿着个小篮子,把信放到了鞋里,中间碰见好多的鬼子和汉奸,他们见了人就要搜,十分惊险。还有一次是1943年前后在付家庄,我脚受伤了,肿得非常厉害,正逢鬼子到处抓八路,情况十分危险。当天晚上房东让我走,毕竟他们也没有办法。那天晚上,房东给我找了一身破衣服我扮成乞丐就走了。因为脚面肿得厉害,只能光着一只脚,穿着一只鞋。那时候的好处就是只要找到部队就能留下。第二天,我找到了一个部队,虽然不是我原来的部队,但我把情况说明之后,他们就带上我一起出发了。
再后来,我当上了卫生员,主要负责伤员的包扎和转移。从前线来的伤者,上药包扎,能治疗的就留下治疗,情况严重的就赶紧向其他地方转移。在那个时期,我最大的愿望就两个,一是能吃上一顿饱饭,另一个是能睡上一晚上的安稳觉。因为当时年轻,有的时候一坐下就能睡着,甚至走着都能睡着。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部队生活虽然艰苦了,但我非常满足,也很感激部队收留了我,跟着部队一起打鬼子,光荣!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