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涤明
又一坊间传言被证实,贵州纳雍“16岁未成年少女疑被5名执法人员灌酒致死”事件中,和少女喝酒的5人确系执法人员。媒体调查发现,5人均为纳雍县规划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其中3人是聘用人员,另2人是事业编制,且是领导职务。(5月1日澎湃新闻网) 4月22日,这一事件刚刚见诸网络,标题就是“16岁少女疑被执法人员灌酒致死”,事实上真相已经传播出去,瞒不住了。但当地似乎统一了口径——“捂”。4月27日,警方称“详情不便透露”;政府网站则称涉事人员为“相关人员”;次日,县委宣传部称“没有执法人员及其他公职人员”;而当日深夜,县政府网站又改口说,涉事5人为县规划局5名男职工,但仍未明确5人是否为执法人员。涉事人员身份,只需个把小时便可查清;官方不是不掌握,而是不想公开,或不敢公开。究竟顾虑什么?最无法理解的是,明知瞒不住、捂不住,却还要瞒、还要捂。
媒体、公众已经完全知晓实情,并且官方其实也知道不可能捂得住,但就是不肯说实话,这是何必?是不是说谎话,只要是出于“维护”官方形象的,就完全可以张嘴就来?否则,否认丑闻的官方发言怎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既无需调查核实,也不留一点后路?某些官员丑闻,上午的单位回应还说“无此人”,结果下就“有了”,但如此轻浮的“造谣”却不被追究。那么,除了对“正确出发点”的官谣官谎存在默认,甚至认为有功,还会有别的解释吗?官谣官谎每令政府公信不堪,一再引发“狼来了”效应—— 公众已分不清真假,即便官方说真话,公众也不敢信了,但一些地方和官员仍不吸取教训。如果某些政府部门对官谣问题总那么淡定,重量版的“狼来了”的故事恐怕就不远了。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