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华
北京交管局原局长宋建国涉嫌巨额受贿案已进入依法公开审理阶段。不难发现,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审批特权”腐败大案。宋建国利用“京A”车牌审批权力,形成亲友腐败圈子,把本应秉公行使的权力变成了腐败的魔棒。这类案件一再警醒,权力公开是医治腐败的一剂良药,让公开之光照耀公共权力,才能使公共权力始终为公。 这类案件的一个共性,就是这些身居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审批大权。这个权力要么决定着某些人的面子,像审批特殊车牌之类;要么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像大型项目落地审批;要么决定着资金的投向,像专项资金的使用,等等。掌握这些权力的人本来应该以公仆之心看待手中权力,用公平公正方式行使权力,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但就有一些领导干部把公权当成自己的 “小金库”,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给谁用就给谁用。如果把依法行权当成个人“权力特区”、“审批特权”,栽跟头是迟早的事情。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保留必要的审批是管理之需,也是公共权力之所在,但是审批权限无论落在哪个管理部门,哪个管理岗位上,都绝非是用来交换的,更不是要固化为哪个部门、哪个岗位的特殊权力。当前,各地正在进行权力清单建设,并予以公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作为与人民利益攸关的公共权力,必须要让全社会知晓其有多少、在哪里、如何用。像宋建国这样把审批当特权、把权力当利益的腐败分子,就是希望权力事项越朦胧越好,就是要千方百计营造出“大权在握”的神秘感,以此来满足耍权、弄权、卖权的私欲。权力清单建设就是要防止一些部门或个人把权力藏着掖着,搞权力截留或权力隐身。
运行状态决定着运行质量,公共权力行使中的一个基本状态就是要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权力才能更好地接受监督,权力特殊化的情形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纠正。让“审批特权”见光就死,需要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多的事情。当前,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正向纵深推进,这就需要拿出更多勇气和智慧来打赢这场硬仗,从根子上铲除滋生“审批特权”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