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霞(右一)和同事们正在为居民办户籍业务。
一边是市民吐槽“证明难”,一边是基层服务机构“难证明”:房子所在的土路没有路名,导致难以落户,孩子上学犯难;70岁的老人有过数次婚姻辗转多地,户口遗失50多年,生活无保障;母亲去世,父亲再婚,1 8岁的 她仍没户口……派出所负责落户,开具户籍、死亡等证明,近日,记者来到城阳派出所户籍室进行走访,了解到一个个难证明的案例,其中不乏“证实我妈是我妈”的奇葩遭遇。
案例一 没路名难落户找完地名办找教体局 由于特殊的位置原因,城阳派出所户籍室办理各类户口登记及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日均200余人次,答复群众咨询100余人次,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各种证明登记往往牵扯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接踵而至的各种“难证明”也让户籍民警焦头烂额。
户口问题与孩子报名上学联系密切。按规定,房产证要与户口簿信息一致,孩子才有资格报名。2013年夏季,一位母亲带着6岁的孩子来到户籍室办理落户业务,希望派出所能给开证明,帮孩子尽快报名上学。
“他的孩子要报名上小学,可因为孩子的户口所在地并不在小学招生范围内。”户籍民警刘秀霞说,根据孩子母亲介绍,在该招生范围之内,她家里有一套房产,“她想把孩子的户口落到这套房子里,可谁想到房子所在的土路因为未命名,按照规定,这是无法落户的。”刘秀霞说。
民警进行了实地考察得知,这是一条200余米长的土路,确实未曾命名。“只要路能命上名,那孩子户口落到这处房产上是没有问题的。”为了解决该难题,刘秀霞联系地名办,而地名办短时间内也无法给道路命名,“孩子报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超过时间那就报不上名了,耽误不得。”刘秀霞说,接着她主动去联系区教体局,并把这个孩子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告知,经过他们协调,孩子最终顺利报上了名。
案例二 多次婚姻辗转多地“黑户”50年 70岁的王老太出生于即墨,在其8岁时,父母双双去世,她投奔到城阳的姥姥家。19岁那年,她与邻村的一位村民结婚。
1962年前后,她跟前夫离婚,之后便流浪到了潍坊安丘。在安丘,她再婚并与丈夫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两段婚姻都未领结婚证。到了安丘的时候,老人的户口其实就遗失了,多年来她也没再过问户口的事。在1997年,老人的丈夫去世后,她辗转到了胶州之后与胶州一位老汉相伴过日子,但多年来依然是“黑户”。
“老人年纪大了,可因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医保、养老等国家优惠政策,这时老人才想起要恢复户口。”据刘秀霞介绍,老人是在2013年年底到派出所户籍室求助的,希望派出所能帮着证明或者直接恢复户口。针对此事,户籍民警们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并积极帮着想办法恢复户口。民警联系过安丘、胶州两地公安机关,但原始档案中已经无法查询到老人的信息。经过民警努力,他们联系到了老人第一任丈夫,并对他一次次做工作,接着又与其所在的社区书记、主任进行沟通。经户籍民警证明,老人最终先把户口恢复至社区,随后迁至胶州,解决难题。
案例三 生父拒绝接收18岁的她还没户口 城阳派出所户籍室还曾接待一位18岁的“黑户”女孩:没有户口,工作找不着,甚至想办张自己的手机卡都办不了。
“没有户口,下一步连结婚都结不成,困扰很大。”刘秀霞说,针对女孩的难题,他们也做了深入调查了解。女孩的父母在未婚时就生下了她,母亲不幸去世,父亲随后离开,女孩一直由姥姥抚养长大。按照当时的规定,新生儿落户一般都要跟随父亲或者母亲,特殊情况才能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落户。小女孩的母亲去世,按照规定应该跟随父亲。
为了办户口,一家人也想尽了办法,让女孩伤心的是,父亲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女孩的父亲在青岛市区结婚并成立了新的家庭,他不想“节外生枝”导致新的家庭破裂,所以坚决不愿接收这个女儿。
“这应该属于特殊情况,而且女孩跟随姥姥生活的事实是存在的。”在户籍民警的努力下,女孩跟着姥姥落下了户口。“这件事让女孩特别感激,跟我还成了朋友,户口落下之后,她已经顺利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刘秀霞说。
讲述 开奇葩证明每天都会遇到 刘秀霞说,由于业务相对比较熟一些,她上班时除了办理业务之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接听市民们的咨询电话。“咨询这类问题的特别多,一天里电话基本不会停,往往挂断上一个电话后,新电话又打进来了。”派出所户籍民警除了负责落户,开具户籍、死亡、居住等证明外,有时也会碰到一些市民前来开奇葩证明的。
“我们也难以理解,原本户口簿上就表明母子关系了,可有些机构还要求当事人到派出所开证明去证明人家的母子关系。”刘秀霞说,遇到这类情况,他们也不能拒绝,“但我们开这种证明要查询户籍档案,说白了很多时候还是根据户口簿的信息。”刘秀霞认为,一些证明让他们也难以理解。“是不是多此一举,我无法判断,但无论是户口簿还是这类证明,后面所盖的印章可都是公安机关的。”刘秀霞欲言又止,不过还是忍不住感慨道,前来开这类证明的还不在少数,每天都会遇到。文/图 记者 徐新东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