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尼泊尔地震灾区救护 "白衣使者"凯旋(图)

2015-06-03 10:1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开赴尼泊尔之前,张大伟(后排右二)跟团队护理队员留影。



  5月15日,由平度小伙张大伟和其他六名青岛慈善爱心护理队队员一起组成的青岛慈善爱心护理队从青岛流亭机场奔赴尼泊尔加德满都灾区,对灾民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业护理救助支援,帮助当地灾民尽快恢复身心健康。近日,在出色完成救助任务后,7名“白衣使者”凯旋而归。

  层层选拔,远赴尼泊尔

  据了解,青岛慈善爱心护理队成立于2015年4月,是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组建的一支慈善义工组织,现有120名成员,主要参与国内外重大灾害事件的第三阶段救护任务,同时援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这次救护行动是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中国民间组织第一次赴国外执行国际救灾任务。“响应祖国号召,青岛市养老协会对其会员单位都下发了通知,招募远赴尼泊尔的医疗救助志愿者。”平度言林脑血管病医院院长张大伟说,“通知要求志愿者最好是男性、有相关工作经验,并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对外交流能力。”张大伟表示,看见通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之后,张大伟作为青岛四市唯一人选入选青岛慈善爱心护理队。“”

  据张大伟介绍,5月16日下午,青岛慈善爱心护理队顺利抵达尼泊尔加德满都灾区,开始了对灾民为期10天的专业护理救助支援。“5月16日下午到达加德满都灾区,我们立即就开始了救援工作,接诊分配给我们的4位病患。”张大伟说,“我们7名队员按照专业分工和擅长领域进行了分工,我主要是负责给患者做康复治疗,比如给腰椎、脊椎受伤的患者进行推拿、康复训练等工作。”

  据悉,尼泊尔地震发生之后,余震一直不断,灾区疾患数量急剧增加,而当地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却很差。“当地疾患增加,而治疗人手却不足,受伤灾民主要是依靠各国的救援队伍进行救治。”张大伟说,“就我所知,有中国、爱尔兰等十几个国家的医疗援助队伍,我们就住在外面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对患者进行救助。”张大伟表示,帐篷、饼干、各种药品及消毒用具等物品还都是出发前,从祖国带来的应急和支援物品。

  不同语言和风俗增加救治难度

  据了解,除了极差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外,医疗救助队伍和当地灾民的语言沟通也是一个问题。“灾区只有当地的医生、护理人员会简单的英语,我们可以用英语跟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但当地灾区的居民全部使用的是尼泊尔语,在语言沟通上存在不小的困难。”张大伟说,“语言沟通出现障碍,我们就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比如,在进行一个动作之前,我们会先请团队成员进行协助,将每一项动作演示给灾民看,等他们看懂了,我们再给他们进行护理。”慢慢的,灾区的伤员对救助队伍的认可和信赖增加,他们的救助工作也顺利起来。

  在救助过程中,尼泊尔当地风俗习惯也一度给救助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灾区多数灾民的信仰是头部是很神圣的,不允许外人随便触碰。因此,给他们洗头、清洁、护理等工作便不好开展。”张大伟说,“后来,在疼痛的折磨下,慢慢有灾民主动要求给他们进行清洁、护理。清洁护理之后,感觉明显舒服的灾民,便会向其他灾民表达我们的善意,慢慢的,灾民们也就接受了。”

  没给祖国抹黑,最值得自豪

  归国之后,张大伟对于本次远赴尼泊尔之行有了很深的人生感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救援活动,我在给灾区伤员进行救助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伟大的精神洗礼。”张大伟说,“地震给不少灾民都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只要是稍有余震,我们还没有感觉,灾民们就会变得非常惊恐、害怕。尽管如此,但灾民们的精神状态却一直很乐观,平时根本表现不出恐惧和悲伤的表情。”张大伟表示,经历过这次救助行动,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天灾面前,生命都是平等的,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义如反顾地报名参加。”张大伟表示,10天的医疗救助,他们给灾区的灾民们提供了帮助,没有给祖国抹黑,这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记者 郭微微 通讯员 杨发鹏  李克平  于有升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尼泊尔 地震 平度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