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除了九年级的人机对话和口语外,所有的中考科目已经进行完毕。今年各科试题难不难?有啥创新点?今年中考试题迎来改革,史地生由等级变分数,试题分析备受关注。6月15日,市招办发布了2015年中考试题分析,邀请专家、教师、家长、考生等一起对试卷进行了点评。相比往年,历史、生物的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其他科目难难度适中或有所降低。
语文
作文引导考生联系生活实际
考生评价:语文试题不难,所有考点基本上都复习到了。印象很深的是几篇阅读文章,每篇都有可读性,有的引人思考,有的令人发笑,有的使人感动。最后一篇现代文阅读,文章围绕着固定电话写了一位远嫁中国台湾的上海女子与父亲生前死后的一些琐事,内容非常感人,即使在考场中阅读,也会动情。
教师评价:试题稳中有变,在延续往年试题整体特点的基础上,命题方式有所创新。诗文默写与理解,由往年单纯的考查默写变为默写诗歌名句与理解诗歌内容两种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引导学生理解赏析;文言文阅读不再直接考查课内文段,而是以课外文段考查课内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将课内文言知识向课外阅读迁移。这份试题在学生熟悉的语境中命题,用学生喜欢的文本考查,具有浓郁的现实性和人文性。
专家评价:语文试题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整体素养的考查,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及关注传统文化的引导。“基础与人文并重,能力与素养同行”。具体地说,基础知识的考查面广;语言运用和阅读材料与历史文化、生活实际结合,具有浓郁的人文生活和传统文化内涵;作文引导考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命题角度也有所创新,体现出一定的命题智慧。
数学
考查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考生评价:数学题目和老师平常的复习方向基本一致,多数题目类型复习过,尤其是很多图形都似曾相识,心里不慌,答得比较顺利,感觉不偏。试题的内容还比较贴近生活,像计算机运算速度、调查家庭作业的完成事件等。
教师评价:这次数学试题关注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重点考查的知识点瞄准了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为高中数学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试题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导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归纳、类比等方式进行数学探究,并实现问题解决,这些题目的设置能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感悟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而这些都是高中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试题与往年相比整体感觉比较平稳,题目难度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进入较好的答题状态。
专家评价:试题立意不在一题一技巧上,更多是落脚在学生对数学核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引导教学关注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提升,整份试卷无繁、难、偏、旧、怪的题目,淡化知识的记忆和重现,突出能力立意。通过试题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命题过程中,力求通过试题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并能对今后的教学产生较好的推动作用。
英语
加大英语词汇拼写考查比重
考生评价:今年的中考英语试题,难易适中,做起来比较顺畅,没有偏题怪题,所考的内容都在平日复习范围之内。答题的时间比较充裕,能腾出时间检查。阅读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很贴近,易于理解。
教师评价:试题难易适中,所涉及的题型和知识点都在平日复习范围之内。同时,今年减少单项选择题量,实现了平稳过渡。知识覆盖全面,突出教学重难点,题干设置简明易懂,语境设计合乎情理,能够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书面表达紧贴学生日常生活,关爱学生身心健康。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近视问题,写一篇短文。学生对这个话题熟悉,能够根据要求,较好地完成作文。
专家评价:试题难度比例适当,题目设置有梯度,基础题与综合应用题分布合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适当加大了对词汇拼写的考查比重,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各种程度学生考出自己的水平。试题选材新颖、题材广泛,符合学生兴趣。有学习方法建议、征求朋友意见、人物故事、青少年自立、西方幽默文化等。试题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生活,试题设计更具开放性,采用一定比例的图表、图画和文字提示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物理
物理题型有变化,难度降低
考生评价:本认为中考中最难的学科就是物理,考前挺担心的,担心题目太难,也担心答不完卷子。但考完以后,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考试过程很顺畅,试题中涉及的知识与方法都复习到了。
教师评价:试题难易适中,题型稳定,无怪题、偏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兼顾了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功能,较往年难度有所降低。
专家评价:从试题上看,题型稳中有变,题量适中,难易比例合理,难度系数较去年有所降低。物理试题难度易:中:难=4:4:2,难度系数为0.65至0.70左右。每个专题由易到难,以递进形式呈现,梯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答题习惯。卷I及卷II前三个专题的基础知识考查与往年基本一致,注重了对实验的考查,考查内容均为实验教学中的重点,总分值约50分,在各种题型中所占分值最多。
化学
化学试题设计更贴近生活
教师评价:试题突出了实验科学探究,如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探究等实验题目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平日的实验动手过程,使得平时没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操作的价值。
专家评价:问题设置有层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怎样运用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使单纯枯燥的解题过程变成兴趣盎然的探究过程。试卷关于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内容保持在全卷分值的10%,考查了化学与提高生活质量、化学与安全、化学材料和环境空气质量等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化学资源和能源等,折射出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物
生物卷面分值有调整,难度提高
教师评价:最近几年的生物中考试题一直关注学生的生活,体现学以致用,今年的试题仍然突出了这一特点。试卷的导向性很强,提醒教师平日的教学中,要关注概念教学,落实实验教学,注重双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角度的思考,主动关注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逐步具备主动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意识,提高生物学素养。
专家评价:今年生物是在青岛市中考改革后的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难度系数和标准较2014年有所提高。在试题的结构方面进行了调整,卷面分值调整为80分,其中选择题35分,非选择题45分,试题难度系数在0.65至0.7之间;低、中、高三档难度题目的比例为4:4:2。试题避免死记硬背的内容。
历史
历史将“死”知识“活”问题结合
考生评价:整体上感觉耳目一新。很多题目来源于身边的社会生活,既有时代感,又很接地气。比如有一道选择题,由“英国小王子上演《爸爸去哪儿了》的真人秀”引出瓷器的问题,现代时尚元素融入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之中,立意特别新颖,消除了考试的紧张感,考试后引起好多同学热烈讨论。
教师评价:过去历史不算分,今年算分,难度有所上升,不再考死记硬背色彩浓郁的低层次题型,大多数题目是原创的,加大了开放性题目的比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人文。
专家评价:试题难度较以往会考题目有所提高。试题采用了大量的时事性材料,鲜活可感,将历史课本上的“死”知识和现实中的“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来感悟、反思、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地理
地理试题中渗透国家大事
考生评价: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题型、知识点在日常学习中都练习过。不过,试题中出现很多新图和新材料,平时见得少。
教师评价:试题思路清晰,考查点多,材料新颖,难易适中,试题灵活,区分度高,总体上学生答题应该很顺畅。今年的试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以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为切入点,呈现材料时代性强,丰富多彩,注重能力的考查。
专家评价:试题选取城市化、产业转移、粮食问题等,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整份试卷时代性强,区分度高,难度适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思想品德
青岛的时事热词频现
考生评价:整套卷子比较简单,没有偏难的问题,答起来很顺。很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复习过,所以感觉并不陌生。
教师评价:整份试卷无偏题、怪题。
专家评价:思想品德试题继承了历年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身边生活问题解决的优点,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凸显生活性和实践性。例如试卷第21题,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为背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感悟并践行他们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做负责任的公民。试题内容紧扣时政热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试题选取了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在选材方面还注重了“地方特色”,例如选取在青举办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青岛市教育局组织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月”、《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素材,这有利于引领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记者 魏海洋 实习生 徐燕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