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正式开航运营,这也标志着滨州港正式运营。本报记者李运恒摄
本报滨州6月26日讯(通讯员李雪海 王青 记者 李运恒) 26日上午,来自青岛黄岛港的永越号万吨集装箱轮船停靠在滨州港刚刚建成的2×3万吨级码头一侧,起重机把第一个集装箱从船上卸下,这标志着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正式开航运营,也标志着滨州港的正式运营,这是黄河三角洲重点建设的四个港口中,第二个可供3万吨级船舶进出的港口。
滨州港务集团董事长胡云江介绍,滨州港是济南都市圈唯一的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道,山东省海上“北大门”就此打开。
从2010年山东省政府将滨州港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到国家和省里的“两区一圈”发展战略将滨州港确定为“四点”之一、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重要支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出海通道,先后从5000吨到1万吨,再到3万吨巨轮靠岸,滨州港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曲折历程。
目前,通航能力和泊位设计已经开启了滨州港的运营新篇章,深水大港的规划思路让滨州港已经远离千吨级泊位的时代,开创万吨级和十万吨级泊位的“建港新时代”。据了解,新建成的2个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位于17公里引堤的尽头。海港港区东、南两条防波堤已经建成,西防波堤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整个工程堤身全部合拢出水,双堤环抱格局已经形成,初步搭建起了亿吨大港的框架。
深水大港的成功建设,打开了滨州面向世界的窗口。随着“两区 s15一圈”深入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滨州港将启动滨州港服份有限公司的改组工作,通过优良资产包装上市,充分利用PPP筹集港口建设资金。同时,充分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优势,以现代物流、集装箱、大宗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导,努力打造高效、绿色、低碳的国际性综合生态港口。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