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从2015年至2017年,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让市民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市民看病就医感觉有明显改善,从而提高社会满意度,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记者 于波
三成初诊患者预约来看病 通过电话预约、短信预约、诊间预约、微信预约、现场预约以及自助预约机等手段,市民可以预约挂号不必再排队等待了。今年,我市医疗机构推行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提高预约比例。去年,“青岛市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覆盖全市三级医院,可预约53家医院、2320名专家医生。到今年年底,通过市级平台预约就诊量同比增长50%,提供了多达7种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30%,复诊预约率≥6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70%,2017年底分别达50%、80%、90%。此外,预约诊疗的方式也在增加,还将利用新媒体、微平台、手机APP系统等多种途径,方便患者预约。同时,二级以上医院将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
为了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2015年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6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30%;至2017年底将分别达到100%、50%。在今年4月28日,青岛市口腔医院东部分院在云霄路118号正式开诊,来这里看病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网络和现场四种模式预约,医生的上班时间都排好了时间表,患者还可以先诊疗后付费。
送汤药惠及一半常住人口 创新的中医药服务模式也是今年改善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月,市卫计委宣布正式启动“送汤药上门”服务,有37家医疗机构率先试点,这不仅是我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创新性举措,在全国也是第一个在全域范围内统一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的首创之举,力争惠及全市50%常住人口。
在37个试点的医疗机构中,海慈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等主打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都位列其中。办理中药快递业务非常简单,患者看完中医只要自愿确认 “送汤药上门”,在《服务告知书》填写相关信息即可离开,24小时内快递员就把中药送上门了。对市民冯先生来说,“送汤药上门”这项服务绝对是个好消息。“我和崂山的一家社区医院签订了定点就医协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那抓点中药养脾胃,但是我家住在李沧区,平时去拿一趟非常不容易。 ”冯先生告诉记者,有时候妻子会帮忙把中药带回来,但有时太忙,顾不上去拿,这下可以直接快递到家门口,比以前方便多了。记者从第五人民医院获悉,自从送汤药服务启动后,每天都会接到患者的订单,药剂师和快递员都马不停蹄地熬制和派送中药。
名医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 头疼脑热不必再去大医院排队,来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看。为了完善防治结合体系,全面服务百姓健康,我市还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例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与使用管理,做好基层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用药目录衔接工作,从而方便患者回归到社区医院诊疗和康复,还将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节假日、夜间和家庭医生诊疗服务规定,及时更新、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就近、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早在去年,市立医院与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即墨市、莱西市等5个区市的20所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使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疑难重症患者不出青岛就能得到及时诊治,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同时,我市将组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周互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要针对市民需求量大、挂号难的特色专科和知名专家,定期开展院内义诊和进社区、下农村巡回医疗活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将开展“认门入户”宣教咨询,通过入户、电话和网络等形式建立机构与居民之间的健康保健长效互动机制,为辖区内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建立主动服务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