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背后的高校招生暗战:种子选手一跟三年

2015-07-21 08:0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前来参加夏令营的中学生找石油大学陈教授签名,这些学生都是石油大学的潜在生源。



  “青海优秀学生首选北大”,“北大在川录取分数线连续第五年位居榜首”,这两天,北京大学招生网连续更新状态。这是该校在招生大战中的最新“战绩”。过去一个月,为抢夺生源,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间的口水战再次引发人们对高校招生暗战的关注。

  加入战场的也并非只有这两所顶尖高校。能否抢到更多的优等生,关乎招生质量,关乎大学尊严。这一共识,让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对于有望考入名校的“种子选手”,从高一开始“贴身服务”,举办名目繁多的夏令营“掐尖”……这场耗费人力财力的争夺战,让高考招生变得光怪陆离。

  提前一年打响招生战

  为了准备7月18日上午的一场讲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石油大学)的陈世悦教授花了一星期的时间,“比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还要认真”。

  这群听众太特殊了。当天,石油大学第四届中学生夏令营开营,共有来自全国7个省份26所中学的106名的高二学生入选。他们是所在高中的尖子生,也是石油大学来年高考的潜在优质生源。

  这也让第一次给营员们讲课的陈世悦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一场讲座的质量,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们一年后的选择。因此,在接到给中学生做科普讲座的通知后,陈世悦就讲座内容跟教务处进行了反复沟通。

  在这天上午的“沉积盆地与油气”主题讲座上,他小心地拿捏着“既不乏味又不能缺少知识性”的标准。“防蚊帽、手套,你看我们全副武装。这里的蚊子很厉害,吃一口馒头有7个蚊子。”“6月天打雪仗你们可能很难想象,这是发生在柴达木盆地的真实场景。”时空在幻灯片里不断变化,在场的中学生们听得很有兴致,有的还拿出DV和手机录像。

  讲座最后,陈世悦也不忘给自己的专业“打打广告”:“搞地质工作非常有意思。欢迎大家以后有机会报考石油地质学专业。”

  为来年的高考招揽优质生源,正是这次夏令营的主要目的。

  提前下手的不只石油大学一家。

  7月22日~28日,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第七届海洋夏令营即将开营。在此前后,北京大学开设了天文学、考古学、化学等9大学科夏令营;清华大学开设了丘成桐数学营、物理夏令营、化学夏令营。另外,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也都开设了中学生夏令营。

  这些夏令营无一例外面向的都是所在高中的拔尖学生。

  “今年北大、清华、中科院大学夏令营都给了我们一个名额,要求推荐最优秀的学生,这就是‘掐尖’,提前把一些优秀学生物色进去。”平度一中副校长孙仁强告诉记者,能够得到这种推荐名额的高中并不多,青岛只有两家。

  凭借673分获得今年高考全省文科第七名的平度九中学生李健曾报名参加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史学夏令营。至于报名的初衷,李健坦言,“说的功利一点儿的话,是照着优秀营员去的。再一个,就是想去北大看看。按照当时的政策,获得优秀营员资格,自主招生资格的审查就过了,没有资料递交这一步,可以直接去参加考试。”

  无论是校方,还是参与者,都很明确夏令营和来年高考之间显而易见的联系。对于一些学生和带队老师来说,这也是让他们参与其中的最大的诱惑。

  例如,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营“在夏令营结束之时,将根据学生在活动期间的表现并通过适当形式的考核,选拔出优秀营员,推荐参加清华大学2016年自主招生选拔。”

  “种子选手”一跟三年

  在“战场前移”的高校招生大战中,夏令营只是其中的一环。

  “招生工作是贯穿整个高三学年甚至更早的一个紧凑而有序的过程。”北京大学吉林招生组在2014年招生工作总结中写道,这一理念也被北大江苏招生组所认同。该招生组对刚刚结束的2015年招生工作总结时提到,“在今年录取的173名考生中,绝大多数是北大招生人员长期深入中学了解和跟踪的优秀学子”。

  对于有意报考的学生,北大青海招生组自高一、高二起持续给予关注与鼓励。今年该省的理科榜眼江赛敏是位在武汉借读的女生,从高二暑假开始,便与招生组老师保持联系。考前一个月,江赛敏返回青海备考,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最后的冲刺。得知这一情况,北大招生组积极沟通,帮助她联系到了大通六中复习。

  “每年高考前,清华、北大的山东招生组老师都会来学校跟尖子生交流交流,谈谈话,有的甚至跟高一、高二的尖子生接触,介绍学校的办学优势。”与清华北大招生老师多年打交道,让孙仁强心生感慨——“他们对尖子生的关注很到位。”

  今年以706分的成绩进入山东省理科前50名的平度一中学生刘梦茹回忆,在高考前几个月,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就先后到学校找部分尖子生座谈。“北京大学在集体座谈后,还单独与我们4个学生进行了交流。一个学生面对三四个教授,他们每个问题都解答得很细心。”

  瞄准优质生源基地,关注潜在生源,已经成为高校招生的首要选择。“中学生开放日”、寒暑假派大学生走访高中母校、给高中发喜报,大学教授走进高中做讲座,邀请高中校长参加大学毕业典礼等都是常见宣传方式。近年来,平度一中副校长孙仁强、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曾接到邀请参加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毕业典礼。

  “中学的校长和老师对学生、家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和中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对于招生宣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每年邀请全国各地中学校长前来我校参加重点中学交流座谈会,也是这个原因。”中山大学校报2013年刊发的一则关于招生工作总结新闻稿中,这样评价它的作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炜教授的一次亲身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大学招生“走出去”的必要性。2007年,他在陕西某著名中学做了场演讲,反响非常好,校长很热情地表示给“中山大学一间房”。后来他才知道,只有清华、北大、南大、武大等高校才有资格在招生宣传时有单独的房间,其他学校只是有个点位。

  大牌教授低头比拼服务

  当然,这一切都是前奏和铺垫。在高考分数下来之后,真正的较量才正式开始。

  自2009年开始,每年临近高考分数线公布,浙江大学山东招生组组长的身份让化工机械专业教授金涛进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阶段。像很多高校一样,他们以学院单位对各个省份的招生工作进行了任务切分。到报志愿前的一周多时间,金涛和同事们需要走访尽量多的高中学校,接听咨询电话,参加咨询会,尽可能多的吸引优秀生源。

  面对学校的潜在生源,这些大学教授们保持着谦和的态度。“我们是双向选择,如果考生愿意,我们对他的专业进行指导。服务不好考生,我们就有压力了。”复旦大学山东招生组叶老师表示。

  分数越高,越能体会到优厚待遇。

  去年高考成绩出来当晚,清华、北大招生老师接连上门对浙江省的文科状元龙麒伊做工作。“两位老师分别在不同房间,轮流与龙麒伊单独交流。清华、北大的老师先了解了孩子喜欢的专业,介绍了各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然后分别从师资、国外名校交流和奖学金方面提出为龙麒伊量身定做的方案。凌晨两三点,清华、北大两位招生老师才离开,天一亮,又来了。”

  刘梦茹记得,自己高考分数查出来不久,清华北大的招生老师就接连上门了。两家大学的老师都很热情,帮自己挑选专业、分析专业就业前景,规划大学4年的生活。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山东省只招一个人。我报的话可能性很小。招生组的老师说可以帮我协调下进元培学院,但没有十足把握。除了光华和元培,其他专业让我随便挑。让我给他一个答案,如果元培不行的话,还来北大,至少让他们心里有底儿。他们也怕清华竞争。”刘梦茹回忆,在招办的协调下,她最终如愿以偿进入元培学院。

  对于像刘梦茹这样专业指向强烈的考生,为了防止生源流失,必要时高校会调整计划。云南考生何仲华从小对数学具有极浓厚的兴趣,今年取得了702的高分,在与北大云南招生组交流的过程中,他明确表示,如果不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数学,那么他将报考其它大学的数学专业,并在四年后再尽力考取北大研究生继续学习数学。

  “何仲华同学明确的学习兴趣和坚定理想的执着精神令招生老师十分感动,经过协调,招生组为他争取了到北大学习数学的机会,完成了他的心愿。”北京大学云南招生组的工作总结写道。

  “掐尖”背后的消耗战

  为鼓励招生宣传工作,部分高校还将录取工作进行量化考评。比如,规定“省外拓展组录取线在当地省份录取高校排名位次、高出当地重点线提升幅度和尖子生源数量为标准,省内拓展组考评以尖子生源数量为标准,考评后进行教育拓展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并对拓展工作效果突出的学院在教研立项以及教学工作量等方面给予倾斜。”

  记者接触的几位高校招生老师,否认了自己面临学校的考核压力,表示参与招生工作主要出于对学校的责任感。

  回顾7年来的招生工作,金涛认为现在高校的招生竞争越来越厉害。“开始是互相宣传后来是互相竞争再到互相黑,现在是极不正常的。”前不久,北大和清华围绕四川高分考生的争夺引发的掐架引发热议。2011年,上海交大和复旦之间的招生老师之间的口水仗也曾闹得沸沸扬扬。

  这两天,对照招生咨询会上的学生报考意向,金涛发现很多有报考浙江大学意向的考生并没有填报相应的志愿。“我们事后了解发现,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打电话,拼命说浙大的不好。浙大经历了四校合并那么多年,新生都在紫荆校区,但每年招生老师们都会听到竞争对手跟家长说,‘浙大合并了几个差的学校,有好几个校区’等等。竞争到这一步真的很可悲。”

  竞争对手向考生承诺的物质奖励和政策优惠常常会让金涛力不从心。“有的学校会许诺给考生笔记本电脑,一年父母探亲几次的路费。这个学校给了某个承诺,家长借此两边要价。作为一个高校老师,我不是害怕竞争,但是觉得这种竞争毫无意义的。”

  有时,也会遇到高中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影响学生填报志愿的情况。金涛回忆,在山东某地招生时,原本有3个高分考生已经有了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意向。后来当地教育局和高中校长给考生做工作,填报了清华北大。“当地好多年没有出一个清华北大生了,他不管是不是清华国防生,学生喜不喜欢,说出去好听。”

  “现在的招生宣传已经脱离了招生的本质。吸引人才是对的。但是应该怎样去招生?”至今,金涛也没有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他确定的是,这不是一所大学造成的,而是“家长、中学、大学,合力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而这,最终导致的是招生成本的增加。

  文/图 记者 朱艳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高校招生 暗战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