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过度溺爱保护 易让孩子患"彼得潘综合征"

2015-07-23 13:3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今年高考时,众多家长在考点外陪考。



  当今社会有不少成年人,说话办事都带着孩子气,希望回到孩子的世界,凡事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总也长不大。据悉,7月18日,重庆市举行的2015年大型招聘会上,不少90后应届毕业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应聘,甚至有的人还需要父母与招聘方沟通。7月21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80后、90后的年轻群体中不乏“总也长不大”的人,专家表示,这是“彼得潘综合征”的表现,由于父母过分保护溺爱孩子所致,放手任孩子自己去闯荡发展才会让他们成长起来。

  表现 “彼得潘”们长不大,愁坏家长

  谈及“彼得潘综合征”就不得不提到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彼得潘。他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人物,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彼得潘综合征”显著特征就是依赖心强,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庇护,自己不想承担责任,逃避现实。重庆招聘会上出现的“由父母全程陪同应聘”的现象,就是“彼得潘综合征”的诸多体现形式之一。

  “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总也长不大。”我们常听到家长抱怨,这种“娇气”多表现在80后、90后当中,他们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自己如同永远长不大的孩童,时刻活在童话般的生活中,生怕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调查中记者发现,今年高考志愿填报中,就有不少90后考生让父母代为决定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毕业后的学生也过于依赖父母,工作需要帮忙选择决定;结了婚的80后、90后,仍然有不少人对父母有着极强的依赖心,生活出现困难,孩子生病,就会手忙脚乱,需要父母帮忙解决。

  案例 生活中的“彼得潘”真是不少

  今年35岁的王先生老家是德州的,现在在城阳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由于工作压力大,他总是提不起精神来,但是下班后立刻变得精力旺盛并沉迷在电子游戏中,家中的事什么都不管,自己的小孩两岁了,但他自己仍旧像孩子一样。“他下班回到家就抱怨工作太累,然后就直奔电脑桌前玩起了游戏,孩子也不管,吃完饭后又继续玩游戏。总感觉他对生活不上心,总是玩玩闹闹的,同事邻居们都说他像个‘大小孩’。”王先生的妻子说。

  “离开了我们他什么都做不了,事事都得为他操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是1992年出生的,去年7月份大学毕业,正式迈入社会,但是他却不能适应社会上的生活节奏,尤其不想出去工作。“一毕业就待在家里,不去找工作,也不参加招聘会,我们给他找的工作他总是不满意。一年时间工作不知道换了多少个,第一份工作干了不到半个月就辞职了,公务员考试报名了也不复习,考试的时候也不参加,总是逃避。”说到这里,这位家长连连叹气。

  出现这种心理障碍的人不在少数,25岁的周小姐表示自己心理方面还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点,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情绪失控,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感觉天要塌了似的,凡事都需要父母出面解决。“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融入团体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难就开始发愁,总会第一时间寻求父母的帮助。”王小姐表示,她工作两年的时间里,经济上需要父母接济,在外地上班的她连租房子也是父母帮忙的。

  建议 别过多干预,注重培养孩子独立

  “彼得潘”们之所以长不大,跟家长们的过度保护有着密切关系。城阳区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崔孝菊表示,孩子患有“彼得潘综合征”,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多是和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家长们溺爱子女、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不能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长期下来,子女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发育也会晚熟,从而表现出“长不大”的状态。

  “当然,过分溺爱容易让孩子长不大,但是有些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或是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崔孝菊介绍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父母工作过于忙碌,或单亲等原因,孩子得不到父母应给予的关爱和照顾,长期在冷漠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的成长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成年后或许也会表现出长不大、不成熟。

  崔主任表示,父母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不要过分干预保护,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孩子在12岁之前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保护,12岁~18岁这个年龄段要开始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出面帮忙解决,孩子在18岁以后就要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展,孩子出现问题不要害怕,只要适当干预,引导他走上正轨就行。”此外,崔主任指出,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小事,家长要多留意,若是发现孩子在大人的帮助下仍然无法解决出现的心理障碍时就要去看看心理医生,帮助孩子及时调整过来。

  文/记者 赵伟华 图/记者 栾英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