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国乡村的《放牛班的春天》

2015-08-18 10:1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斯涵涵

  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深入到中国西部农业县芥县最为偏远的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云乡学校进行为期近三个月的驻村研究和后续跟踪。农村老师收入差、地位低的尴尬现实使少年们不断强化了读书无用的逻辑,少年们对读书有用与否的衡量,直接换算成现实的经济收入和地位。(8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农村教师褪下了“先生”“园丁”的光环,沦为人微言轻的角色。农村老师收入差、地位低的尴尬现实以及教师本身知识老化、社会能力不足的自身缺陷,都在不断强化着读书无用的逻辑。少年们试图以对学习的抗拒,对老师的蔑视来表达农村底层的困惑与迷茫。

  此情境让人很容易想起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法国某小镇学校、一群没有教养的孩子,人人见之头疼。某一天来了一位马修老师,他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在马修老师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春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马修的为师之道很值得探讨与学习。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但好老师不是孤立的存在,如今农村教育的尴尬、农村教师的受歧视现状是多方面因素合力造成。

  因此,欲迎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春天,不仅仅要求为师者献出爱心,更要求整个社会献出大爱。首先要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顽疾,提高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收入,切实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其次要逐步改变以财富论成败的社会评价模式,拓宽基层民众向上流动的路径。当农村老师的社会配置结构、收入待遇、身份地位、生活圈子以及自身知识、道德修为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才可能摆脱乡村空心化带来的教育贫瘠、阶层固化。只有当教育改革全方位推进,教师真正担当起“知识代言者”、乡村文化的引领者,读书无用论才会失去社会市场,我们才会在风风雨雨之后,逐渐听到乡村“放牛班”蜕变开花的声音。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