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兵回忆参加开国大典阅兵:比打仗都紧张

2015-08-30 07:2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从阅兵台前通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当时只有17岁的李树森作为其中一员,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李树森老人如今已是84岁高龄,日前记者来到其李沧区中崂路的家中,听老人讲述了当年震撼世界的开国大典阅兵式。

  ■曾有幸两次参加阅兵

  1948年2月,刚刚年满16岁的李树森从太行山革命老区河北易县入伍参加革命。随后,他就随着队伍开始了南征北战。1949年8月,李树森所在部队接到了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重要任务。李树森后来才知道,当时被选定参加此次阅兵的队伍中,步兵方队只有他们师是整师参加检阅,当时全军200多个陆军师,可谓百里挑一。

  当时只有17岁的李树森参军一年多来,硬仗打了不少,但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阅兵。“我们的部队里除了一些老兵还能掌握点基本的队列知识,其他人连标准的稍息立正都不会,部队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纪律各方面都没底。”虽然开国大典的具体时间迟迟没有定下,但接到任务时首长反复强调要在一个月左右时间里把队列练好,要在新中国成立的大日子里把这第一炮打响打漂亮。

  ■训练比上战场打仗苦

  “当时的艰苦程度我现在还记得,感觉比上战场打仗都苦。”李树森回忆道。 由于战士们普遍没有什么基础,训练开始阶段,训练场上净是此起彼伏的训斥声、呼喊声,当然也有一阵阵的哄笑声。李树森说,部队当时也没有统一的队列条例,训练的时候是边摸索边调整。

  “从稍息、立正、齐步走开始练,一开始队伍里面什么样式都有,看上去很不整齐,后来定了个统一的标准,每步步幅75厘米。”除了队列,持枪姿势也是调整了多次。当时部队武器配备也是各式各样的。经过多次调整,在阅兵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下持枪姿势。

  阅兵期间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那个时候物资也比较匮乏。高强度的训练下,不少指战员晕倒在训练场上。另外,受战时条件所限,战士们的军装也不统一,不仅款式不同颜色也是各异,多数指战员的军装都是打着补丁。为了尽量保持统一,方队尽量调换颜色一致的军装,部队还专门给他们调来一批钢盔,最后总算像个样子了。

  ■走上长安街紧张起来

  李树森回忆,尽管条件苦、时间紧、任务重,但所有指战员积极性异常高涨。白天练不够晚上接着练,脚上起了泡挑破接着练,脖子晒脱了皮,撕下来接着练。

  1949年9月30日晚,连队接到了参加阅兵的通知。10月1日凌晨三四点钟,战士们跑步到达天安门东侧的东长安街待命,有些战士激动的一遍遍的上厕所。17岁的李树森年龄虽小但已经打了多场硬仗,不过当开国大典即将开始时,他也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1999年10月1日下午3点,阅兵仪式终于开始。此时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已经站了10余小时的战士们一扫疲惫,个个精神饱满的走上了长安街。“我隐约听到了喇叭里传出了毛主席的声音,广场上一下就沸腾了。”李树森说,短短几分钟,他所在方队走过天安门,在扭头敬礼的一刹那,他远远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正朝队伍摆手致意。

  ■阅兵师名震朝鲜战场

  1950年,李树森再次参加国庆阅兵,这次他是作为受阅方队的护旗手,骄傲的走过了天安门。

  1951年6月,就在李树森被选为第三次阅兵队员后不久,他所在部队接到任务,赴朝作战。在朝鲜金城地区先后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战斗,直至直至7月27日停战。他们师由于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而威名大震,在参加抗美援朝时,敌人的广播中称他们师是“首都师”,可见敌人是多么惧怕这支英雄部队。1959年2月,李树森被派到沈阳炮兵政治学校学习进修,1965年,李树森从军17年后转业到地方工作。

  如今84岁的李树森早已儿孙满堂,回顾过往历史,他说参加开国大典阅兵是他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事。本报记者 景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开国大典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