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大阅兵即将到来,今年88岁的老人申作太越发激动了,他回想起过去的很多经历:17岁参军且战斗中受伤,喉部弹片过了54年才取出;1957年、1959年两次参加国庆阅兵,恰好妻子都生孩子却没能陪在身边……说到精彩处,老人甚至还能站起来走上两步,依稀可见当年阅兵时的风采。
八旬老人就爱战争片 8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申作太老人的家中,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坐下,开始讲述当年的情形。虽然已经88岁,老人身体状况还不错,精神头很好,思维清晰,这时正在看电视上播放的战争片。老人耳朵有点儿背,要大声说话才能听见,他女儿申女士就大声地劝他别着急,慢慢说。为了更方便交流,申女士就充当了翻译,将记者的问题大声说给老人听。
申女士介绍,老人原籍日照,在他14岁时父亲去世了,作为兄妹中的老大,17岁的他毅然从军。申作太现在最喜欢的还是跟军队相关的事情。“只要有关军队都感兴趣,平时看电视就爱看战争片,他以前经常说,电视演的和当时战争一样,非常惨烈。”申女士说,得知9月3日将进行大阅兵,老人很激动,又和家人们说起了当年的种种经历,“我们一家对于战争的概念很多都是从老爷子这边听到的,也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54年后取出喉部弹片 通过申女士的“复述”,申作太老人讲述了他参加的一些惨烈战役的经过,他提到当时村里有5人一起参军,在一次战斗中,有2人都牺牲了。记者听到老人的声音嘶哑,似乎要很吃力才能发声。原来,在1949年他在参加一次战斗中喉部受伤,住院数月才能说出话来。然而,在2003年他突然觉得憋气、咳血,经医院检查,其喉部声带附近有异物。经手术,医生为他取出来了两块弹片,距离受伤时已经过去了54年。
“这次手术中摘除了部分声带,所以说话也受了很大的影响。”申女士从屋里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的就是待在申作太喉部54年的两块弹片。这个小盒子和老人得到的几枚纪念章放在了一起,成为了老人军功章的一部分。“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做子女的,看着很心疼,但也很为老爷子自豪、骄傲。”申女士说。
两次阅兵添两个女儿 当说起当年的阅兵经历时,老人眼里散发着光芒,因为发音困难,他一直用手比划当时阅兵的情景。直到今天,老人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每个正步“85公分”的要求。说到动情处,老人慢慢站起身,挺直腰杆,在记者面前迈出右脚踢起了正步。虽然有些吃力,但老人踢起标准的正步,风采不减当年。
“其实我和妹妹都和阅兵有缘,我出生于1957年,我妹妹出生于1959年,正好是父亲参加阅兵的两年。”申女士说道,父亲参加阅兵那段时间,正好在大连的一处海军学校学习。经过层层选拔,父亲从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和几位同学一起到北京参加训练。父亲参加完阅兵,直到过年回家才第一次见到襁褓中的女儿。
申作太的老伴赵老太告诉记者,虽然两个孩子出生时,丈夫都没有陪伴在自己身边,但这么多年过去,她很理解丈夫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老伴其实也很想看看我和孩子,但毕竟全身心投入到阅兵中是军人的使命,我能理解他。”申作太老人则告诉记者,当年他其实一直非常想念妻子和孩子,但没能陪伴在她身边,心里还是有些愧疚。
说起心中的愿望,申作太说他想通过电视看阅兵直播,“现在看他们在训练,我就想起当年我和战友在北京训练的情景。因为有1957年阅兵的经验,我在1959年阅兵的时候,已经可以带他们训练了。”老人说。申女士告诉记者,9月3日一家人将会聚在一起,陪老人看阅兵仪式。文/图 本报记者 韩小伟 刘玉凡
■相关新闻
青岛526名抗战老兵
每人将领5000元补助 半岛都市报9月1日讯(记者 朱薪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安排部署和中央、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青岛市民政局前期已做好核定工作,将在9月3日前向抗战老兵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5000元。
9月1日上午,市民政局领导、市双拥办工作人员到市南区抗战老兵和抗战时期的伤残军人张秀云、单传增家,送去国家给予抗战老兵的一次性生活补助5000元。
家住南京路的张秀云是在乡老复员军人,今年86岁,山东邹平人,1945年3月1日参加革命,在当地印刷厂负责抗日印刷品的印刷,被评为劳动模范,在日本扫荡期间,为转移印刷机器做出突出贡献,1955年2月复员回乡,无工作。
今年85岁的单传增是伤残军人,老家是山东新泰,1944年12月,14岁的他入伍任卫生员,立过6次三等功,负伤一次,后被派至马兰基地进行核实验,被评为因公7级伤残军人,1979年12月转业后一直在医院工作。
根据前期的核对和审定,青岛市共有526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将领取到生活补助,9月3日前全部发放到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