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退休高峰期来临 拿什么留住青年教师

2015-09-30 06: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乡村教师又一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教师节的主题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于近日发起公益项目,每年向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额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

  在乡村教师迎来春天时,难以回避的是其尴尬一面:改革开放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代乡村教师即将整体进入退出期。新一代乡村教师住在城里,教书在乡下,不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有着更为多样的诉求。如何才能留住乡村教师,依然是一道待解的命题。

  老去的队伍

  开学三周后,51岁的李明亮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

  身为青岛市某所乡镇初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明亮暑假里最忙的一件事,就是分配全校百余名教师下一学年的教学任务。

  今年的情况让李明亮很“头大”——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到了52周岁,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我对着花名册挨个数,越数越愁。”9月22日,当新一学年的教学已经走向正轨,坐在办公室里的李明亮依然难忘自己一两个月前的焦灼。

  李明亮记得,7年前,他刚调到这所乡镇中学时,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和他一样,处在“年富力强”的年纪。而在2013年的一次统计中,全校160个教职工,35周岁以下的只有11人。等到今年夏天新学期开学时,35周岁以下的剩下8人。  

  就在不久前,初二级部一位51岁的女老师心脏出了问题,拿着病历和药找过来。“如果我们教师有富余的话,可以调一个老师顶上。目前来讲,只能告诉她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先坚持一下。”

  教师队伍老化已经成为很多乡村学校共同的难题。

  “这是面上的一个问题,不只发生在一个学校。”莱西市马连庄镇洼子小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近一多半的老师都在50岁以上。包括支教老师在内,50岁以下的老师只有3名。而今年一年,学校就有3名老师面临退休。

  “就马连庄镇来说,三年之内退休的小学教师有五六十人。小学初中加起来,一年退休的也有十几个。”王老师说。

  平度市大泽山中心小学校长杨本瑜向记者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大泽山镇共有4所小学,32个教学班,教师数101人,其中55岁以上19人,50岁-54岁22人。

  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民办教师补充进乡村教师队伍,后来转成公办老师。这几年这批乡村教师,进入集中退休高峰期。

  平度市大泽山中学校长王立庆也在为这个问题发愁。7月16日,在参加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他表示,“现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退多补少。教师年龄老化,青壮年教师非常短缺。几年后老教师退出了,谁为农村孩子教书?”

  配不齐的学科教师

  除了为年龄发愁,暑假里在安排工作量时,李明亮遇到的最大一个难题是,学校的地理老师不够用了。    

  面对出现的教师缺口,和很多乡村学校的领导一样,李明亮最常用的办法是“内部挖潜”。

  比如,学校里的很多历史老师就都是由语文老师改科而来。2009年,学校的一个美术老师凭借积分进城的政策调到了县城,全校的美术老师只剩下一个。“学校里有一个老师的书法很好,是平度市书法协会的会员。我们就把美术和书法结合在一起,这周上书法,下周上美术。”靠着这样的“自救”,李明亮度过了“难关”。

  但这一次,他只能向教体局寻求支援。暑假过后,教体局安排了一个从青岛过来支教的地理老师,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2008年以来,青岛市全面启动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每年安排5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师资力量短缺问题,也带来了“质的提升”。

  不过,在乡村学校里,这些担负着支教任务的老师很多时候“所教非所长”,“缺什么补什么”。

  今年暑假,平度市南村小学的数学学科紧缺教师,前去支教的青岛电子学校语文老师张俊霞和另一位支教老师临时补上了缺口。“既然支教,就听从学校安排。心里还是比较打怵。毕竟从工作到现在,没接触过数学。”张俊霞说。

  对此,南村小学校长王君夏也有些无奈。“目前临近老教师退休高峰,还有一些年老体弱的,不会安排他们太大的工作量,出现了师资紧缺。如果没有支教老师,只能深入挖掘自己内部的潜力。”

  但李明亮知道,这不是长期的办法,等到一年之后支教老师回城缺口还是补不上,而且形势会更为严峻。“全校现有的5个地理老师中,一个男地理老师今年52岁。两个女地理老师,一个53岁,一个52岁,过两年都要退休。”

  连日来,包括李明亮在内,记者接触的多位乡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共同的一个感受是,“农村教育现在差不是差在硬件上,而是在人上。”

  在杨本瑜的统计中,大泽山4所小学目前体育老师缺少4人,美术老师缺少3人,音乐老师缺少3人,信息技术老师缺少3人,总计缺少13名专职小学科老师。

  “非专业教师教的虽然也很认真,但毕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效果没有那么好。”杨本瑜说,考虑到这一点,今年开始,大泽山中心小学分别派出1名音体美老师,到下面的学区小学上课。“一周上一节专职教师教的音体美课程,其他的由当地的兼职老师上课。算是给他们一个引领。”

  并不是所有的学区小学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福利”。“电子琴、风琴、架子鼓,1万多的钢琴,我们这里都有,就是缺人会鼓捣。”莱西某地一位学区小学的老师告诉记者,两年前这些音乐器材刚买来的时候,老师们这个试试,那个试试,“没有一个能成调的”。至今,学校也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体美老师,而这些器材也派不上用场。

  说起自己兼职的体育教学工作,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师则这样总结:“划个跑道、篮球三秒区,也得到书上查查。自己就是‘半瓶醋’,不敢教乒乓球什么的,不如让学生上操场跑跑,做做游戏、压压腿,这个都会。弄个自己不会的去教,难为情。”

  留不住的年轻一代

  在李明亮担任副校长的7年里,学校也新进过3个年轻教师。“都是‘80后’,一个教体育,一个教语文,还有一个教物理的。进来不到两年,都考走了,进了城阳区和市北区。我们还是恢复原样。”

  老教师的退休高峰到来,年轻力量来了留不住,让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矛盾更为突出。

  “我们这个地方离市区比较远,生活不是很方便,要求调动的年轻教师比较多,流动性比较大。”平度某乡镇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自2013他到该校任职以来,每年都有年轻老师申请工作调动。有的申请调到平度,有的申请调到离平度比较近的乡镇,还有两个考到了青岛的学校。

  “年轻教师下来3年以后基本都结婚生孩子,家庭负担就重了。如果家不是当地的,父母不在这里,公婆不在这里,就想走了。学校做做工作,大家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一下,打打感情牌,大多数老师都通情达理。”这位校长介绍,为了留住年轻老师,2013年、2014年的暑假里,学校领导曾和这些申请调动的老师及其家属专门多次召开会议。最终,这两年学校共有一名老师调走,一名老师和其他乡镇老师对调。

  而在今年暑假,该校有6名老师调走。“之前两年通过做工作又帮着干了两年,再留咱就不好意思了。”

  “主要还是城市的吸引力太大。”在王大庆看来,和老一代扎根基层的乡村老师相比,现在的乡村老师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诉求更为多样。婚恋需求、子女教育、交通问题都可能是导致乡村教师流失的因素。

  就是因为在乡村小学教书,2013年从山东一所本科院校毕业考录到青岛当老师的刘红经历了一段波折的相亲过程。“我不想在乡下待着,就不想着从乡下找对象。找城里的人家人家嫌我远。”在经历了五六次失败的相亲后,刘红给自己定了条原则——在乡镇上的直接不相,城里的首先跟人家讲明自己在乡下教书。

  去年春节,刘红最终找到了一个心仪的对象。对方在平度工作,这满足了刘红最基本的条件。今年暑假,因为怀孕刘红又找关系调动到了离县城较近的一所乡村学校。而她熟悉的几个女同事,虽然自身条件很好,“不管是年龄还是长相上,都属于在女孩中占优势的”,受困于乡村学校教书的条件,仍在相亲之路上奔波。

  年过四旬的小学语文老师林雯之所以能在2012年从乡村小学调入县城,得益于当时还推行的“农村教师积分进城”政策。简单来说,如果教学成绩突出、荣誉称号又多,排名靠前的农村教师就有调入城区学校的机会。而林雯选择进城最大的原因出于对孩子教育的考虑。

  “孩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跟着我在乡村小学。从五年级开始送到城里上学,毕竟市里的教育资源比乡下要好一些。城乡教育的差别还是很大。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林雯说,她所认识的年纪相仿的老师,“十个有九个会让孩子进城读书。”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虽然是积分制进城的获利者,但林雯也承认,把优秀教师选拔到城区,加大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乡村学校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老年教师和最近刚刚考录进去的青年教师多,中间力量基本被挖空了。这部分人一般有十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了,各方面都成熟了,却走了。乡村学校下一步开展工作比较困难。”

  平度市教体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的要求,不再推行积分进城政策,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事实上,近年来,为了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青岛市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5个区市的乡村教师每月能享受300元左右的补助,乡村教师的工资普遍高于同区域城镇学校教师工资。

  另外,在职称评定、评优统筹分配名额时都充分考虑到乡村教师比例,对乡村教师及有乡村教学经历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优先推荐。

  据了解,在青岛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原则上按照70%的比例优先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并重点加强对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补充。2012年至2014年,全市有乡村学校的7个区市共招聘教师4333名,安排到乡村学校的教师达2909名,占招聘教师总数的67%。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年轻乡村教师的诉求更加多元化,维护队伍的稳定性已经成为不能回避的问题。

  7月16日、7月17日,为了解制约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因素,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带领调研组先后在平度和安丘进行调研。在座谈会上,多位校长和老师都谈到了。其中,退多不少的矛盾、教师队伍流动性强、音体美专业老师缺口大,都是呼声较高的现实问题。

  “张厅长来的时候,问我们如果觉着给乡村老师补贴上多少钱,就能在下面留得住。我觉得最少到800—1000多元。有这个差幅的话,城里的吸引力就下来了。如果没什么差距,谁不乐意在城里?”王大庆说。

  他提的另外一个建议是,乡村教学经历在职称评定上可以实行累计加分。“第一年加1分,第二年可以加2分或者再高一点儿,谁待的时间长加分就越多。这个作为晋升职称的一个条件,也能让青年教师留在乡镇上。比在城里高出5分来,你看他乐意不。”

  杨本瑜的建议则是,希望在乡村教师的交通补贴上,能够体现地域的差别。“离城区较为偏远的乡镇,和距离的近的乡镇现在一个标准,不太合适。”

  安丘大盛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于良正认为,乡村教师聘用本地化更为实际。“前些年,中专教师对农村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老教师家仔本乡镇的占90%,但新分来的教师,家在本地的很少。教师本土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他们都期待着自己的诉求能够写进我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化为具体的政策,缓解自己遇到的难题。

  在李明亮看来,办法想到了,也去做了,老师们也就能安心待下来了。

  本报记者  朱艳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明亮、刘红、林雯为化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