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创新跨越三道坎

2015-10-05 12:48   来源: 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就能看电影;衣服一沾污渍,便即时清洗……员工一个念头,用户无心之语,可一经海尔创客的手,很快就成为“亮瞎眼”的新产品——可360度投影的iSee mini(智能微型投影电脑)和可手持的便携式“咕咚洗衣机”。

  “2013年起,海尔有2.1万名员工进入各类小微企业,自己当CEO。”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介绍,海尔正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身为万千物种自演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不只海尔,整个青岛,正以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的转型。转型之特,就在直面创新“三道坎”。

  “大”与“小”

  创新有“大”“小”之辨:大企业实力雄厚,创新潜力也大。但谁敢说,今天的小微,不会是明天的巨无霸?

  “大企业创新不弱化,小微创新要加强。”山东省青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许辉说,过去主要服务大块头的“小众”,现在向小个头的“大众”倾斜。“改变科技资金投入方向、方式,用普惠性奖励、政策性后补助等手段,撬动社会资本创新创业,促千帆竞发、集群发展。”

  青岛“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启动四年,已建和在建103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770家。“漫灌”变“滴灌”,重点支持企业首投、首贷、首保,还首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新模式,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和银行按6∶2∶2比例,共担融资风险。7月以来,已助两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获贷款500万元和200万元。

  “快”与“慢”

  创新有“快”“慢”之道:直接引进创新成果,创效指日可待;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先期投入大,见效未必快。

  青岛市委、市政府却决定:功成不必在我,创新要谋长远。

  3.5亿元,100亩地。条件如此优厚,只为邀请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12月,由青岛市、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黄岛区共建的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花落西海岸新区。

  蓝色硅谷核心区,218平方公里陆域,集聚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大批“国字号”“蓝字头”科研机构。仅海洋国家实验室,青岛市投资就已超15亿元。

  自2006年以来,青岛累计引进大院大所20家。众多国际科技创新团队,也纷纷将目光转向青岛,如今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17个。

  创新要素汇集,青岛后发优势渐成。国内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城市,唯有青岛。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速,青岛已连续两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高”与“低”

  以创新潜力为重要标准,青岛抓招商引资,门槛有“高”“低”之别。

  一家大企业选中青岛高新区,欲投资数亿元建生产车间,却被婉拒。企业很意外:既给你可观税收,又解决大量就业,多少地方求之不得!青岛高新区解释:不符“高”“新”要求。企业遂改建研发平台,双方皆大欢喜。

  青岛高新区“门槛”很高,与创新无关,投资再大也不要。即便市里重点考核外资项目,只要与高新技术不沾边,照样拒之,所拒投资累计已达数百亿元。“不能把不相干项目放进来,指望着以后再来一次‘腾笼换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奚志刚说。

  另一方面,高新区“门槛”又很低:只要对创新有利,项目再小也欢迎。科技服务业由此发展迅猛。蓝贝创新园内,52个优秀项目入驻,11个项目获2923万元天使投资。常态化开展的盘谷创客空间、贝客汇沙龙、天使下午茶活动,再加上黑马会、创业家、创业邦,助推创客创新创业。

  致力科技成果交易的技术经济人,这一群体2012年初数量尚为零,如今,已达284人。

  本报记者 徐锦庚 宋学春 卞民德

[编辑: 林永丽]

相关阅读

创新 三道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