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0月18日讯(记者 姜振海 娄花) 10月18日,地铁3号线北段试运行首次向媒体开放。按照计划,3号线北段将于年底前完成试运行,明年进行试运营,明年年底前地铁三号线全线通车。
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世伟介绍说,11月底将邀请岛城市民体验试运行,届时将以连续三天、每天运送一万人的规模,请大家免费参观并提出宝贵意见。初体验的乘客,将以地铁周边群众、地铁建设者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一旦邀请市民的时间和条件确定,将及时进行发布。
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共设10个地下车站,平均站间距1.2公里。车站由南向北依次为双山站、长沙路站、地铁大厦站、海尔路站、万年泉路站、李村站、君峰路站、振华路站、永平路站、青岛北站,均为地下两层车站,分为站厅层和站台层。
自8月底开始试运行,目前上线列车6列,行车间隔8分40秒,从青岛北站到双山站单程运行时间19分半(含停站时间)。截至10月17日,已安全运行约3000列次、3.4万公里。11月下旬迎接第三方试运营条件评审,年底将开通试运营。
青岛地铁3号线是青岛市首条地铁线路,2009年06月开建试验段,2010年6月全线施工。线路全长24.8公里,跨越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3个行政区,设车站22座,其中换乘站6座。2016年底前全线开通之后,将连接起青岛火车站、中山公园、五四广场等前海一线和李村、青岛北站等地,将方便市民在两个火车站之间的换乘,减轻青岛市区南北间的地面交通压力。
数说地铁3号线北段 1400人
目前地铁集团运营人员已到岗约1400人,覆盖所有专业,满足开通试运营需要。共需完成内部岗位资格证30个工种、约1100人次和社会特殊工种等20类、700余人次的取证,当前已完成总量的90%,11月中旬将100%完成持证上岗。
220余部
地铁运营共需编制运营制度规章220余部,目前已完成了90%的编写,其中124项的技术类规章和应急预案已全部完成编写。
136项
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和11支专业救援队伍,完成了136项演练方案的编制,目前已经完成了50%的演练项目。
市政府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
轨道交通功能不仅是解堵 市政府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认为,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的试运行,标志着青岛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及城市大交通接轨的新纪元,也表明青岛最大的民生交通工程进入应用发展阶段。自此,青岛轨道交通不仅实质性地开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惠及民生、服务大众的新生活方式,带来了资金、技术、投资、消费、人才、知识和产业等,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
隋映辉教授认为,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引导青岛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加快城市产业、就业、住宅、商业与景观向郊区化转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机会公平化。同时,通过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缓解拥堵的交通状况,减少车流、噪音、废弃污染等环境污染,推动低碳经济及生态城市建设,形成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宜人的城市品质。
青岛轨道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运输方式,成为参与城市空间资源布局调整,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战略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不仅仅是解决交通拥堵、满足人民出行,而且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环境资源等共同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因此,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将引导城市未来空间布局方向和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建设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促进大城市框架合理布局与建设。
目前,青岛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城市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土地地价、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空间容量严重不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资源利用等面临着不可持续发展现象。轨道交通沿线空间的综合利用及其要素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提升城市集约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城市相比,目前青岛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相对缓慢,线网布局等还需调整,3号线北段的试营行,仅仅是开启运行之门,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隋映辉教授建议,岛城要积极开展轨道沿线空间综合利用研究,对沿线土地综合利用、物业建设、反哺机制等问题的调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空间开发利用经验,综合考虑空间的功能布局、开发利用模式等,突破空间资源配置要素的制度性障碍,深入挖掘空间资源的开发潜力,优化调整沿线建设用地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避免轨道线路与周边地区城市的脱节,进一步促进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同时,从政策法规、系统规划、体制机制、监管措施、空间布局、资源开发、产业配套、投融资支持、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等方面,进一步落实青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本报记者 姜振海 娄花
地铁青岛北站设有12个天窗 作为青岛地铁网络中规模最大、换乘地铁线路最多、换乘交通方式最多的车站,总建筑面积达近10万平方米的青岛地铁青岛北站,建筑设计商采用了55跟巨大圆柱和12个天窗,更加宏伟,也更加通透。该站的站厅与铁路青岛北站的站厅紧密相邻,在地铁站厅内可以看到铁路的电子显示屏,乘客也可以无障碍换乘。
“这些天窗可以起到透亮和换气的作用”,在地铁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巨大的天窗上面是玻璃,这样阳光可以直接射到地下的地铁站厅里来。地铁3、8号线位于地下二层,采用双岛四线同台换乘方式。乘客在站台一侧下车,可直接在该站台另外一侧换乘另一线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换乘”。1号线位于地下三层,与3、8号线形成“十”字型换乘,通过设置在站台上的换乘楼梯可直接到达地下二层3、8号线站台,换乘路径较短。 本报记者 姜振海 娄花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