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王福绪,他是盲人,他看不见明媚的世界,但生活并没有变得黑暗;他看不见盲人妻子的脸,但他们的心却紧紧相连;他看不见9岁女儿的笑容,但给她创造了美好的成长环境。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比健全人更坚强的意志,让人生依然精彩。在青岛有4万名盲人与王福绪一样,用日复一日的踏实辛勤,在黑暗世界里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真实含义。
上周六下午,突然的降温和大风,让路上鲜见行人,但在徐州路和如东路交叉路口的康福来盲人按摩院里,却陆续有顾客上门。进门的明显都是熟客,一边跟店里的推拿大夫们打招呼,一边进入治疗室,选择称心的治疗床躺下。“呦,王院长来了。”十几分钟后,出诊归来的王福绪一进门,几个熟客纷纷抬头打招呼。“这一行我干了15年,从2005年回青开按摩院到现在,很多老顾客认识10年了,早成了朋友。”尽管只有34岁,但王福绪已经是这一行的老资历,从最初的一间简单小店,到现在市南、崂山两家分店,手下员工十四五人,王福绪用自己精湛的手上功夫,打拼出了蒸蒸日上的事业与和和美美的家庭。
记者 王晓雨
闯荡上海 一年挣出一套房 1991年,只有10岁的王福绪离开胶州老家,进入青岛市盲校学习,在那里度过了10年的学生时光。“一开始刚进盲校时,我还属于弱视,进的是汉文班,后来视力下降转入了盲文班。”1998年,只有17岁的王福绪升入了中专班,选择了推拿这一专业。学习推拿,除了要掌握经络、穴位等繁杂的理论知识,手上的力道也是训练基本功。“为了训练拇指力量,我们每天都要练功,不仅做俯卧撑,还要做指卧撑、单指撑。”这些听起来都觉得枯燥辛苦的训练,到了喜欢体育的王福绪口中,反而显得有趣而轻松。“我从小就喜欢体育,当时练功没觉得辛苦,当时我引体向上可以做50个,曾是我们学校的纪录保持者。”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2001年毕业后的王福绪进入了上海的一家大型按摩医院工作,正是在这家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医院里,他熟练掌握了推拿手法,成了医院里的主力,同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渐渐成熟。“我的妻子也是盲人,我们是同学,当时我们医院300多个推拿大夫,我俩可以排进前10名,月收入超万元。2005年前后,胶州房价一平方米才900元,我们俩一年就可以挣出一套房。”虽然在上海干得风生水起,但恋家的夫妻俩还是选择了回老家青岛创业,2005年,拿出辛苦积攒下的十几万元,两人在镇江路开起了第一家按摩店,正式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回青创业 凭手上功夫留客 崭新的环境,完全陌生的顾客,曾经预定满满客人云集,如今突然陷入了店面门可罗雀的窘境。“那时我还不到25岁,有顾客来了,都觉得我太年轻。我们这一行很有意思,顾客都相信老师傅,不相信小师傅。”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赏识,王福绪说,刚开始创业的一年半时间格外艰难。“有时一天店里就来一两个人,有时一天都不来人,但你得在店里靠着,顾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心理上格外煎熬。 ”在最艰难的时候,夫妻两人也没想过放弃,当时王福绪和太太默默定了个目标,只要顾客来做一次,就要尽全力做好,百分之百地留住人。
就是靠这样一个顾客一个顾客的积累,王福绪的按摩店生意越来越好,2008年搬到徐州路和如东路交叉路口后,很多老顾客又跟着找到了这里。2010年生意更加红火的王福绪又在崂山仙霞岭路开了分店,手下的按摩大夫达到了十四五人,每天的顾客量也保持在七八十人次。有了源源不断的客源,王福绪又开始在专业技能上下功夫,他不满足做单纯的成人按摩,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更加专业更为艰深的小儿推拿和正脊整骨。
手法精准 最小顾客仅满月 “一开始做小儿推拿压力很大,一旦不见效,别说家长心急,我心里也很愧疚。”吐奶、腹泻、斜颈……遇到新生儿出现这些症状,心急的家长们总会抱着孩子找到王福绪,但对他来说,孩子本身不会表达自己的病症,只能靠家长表述和孩子脉象来判断,难度可想而知。王福绪还记得自己治疗过的一个患儿,当时是2007年冬天,出生两个月的孩子腹泻不止。“一天腹泻十几回,住了半个月的院不见效。”作为王福绪的老顾客,父母抱着孩子找到他,王福绪按照自己的判断,连给孩子推了9天仍不见效。
“这个妈妈的奶水非常好,推拿的手法也没问题,9天不见效,我每次推拿时都觉得有压迫感,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当时气场都弱了。”第10次治疗的早上,王福绪家里的早餐上了一道黄瓜拌凉菜,王福绪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家里老人担心黄瓜放蔫了,早上临时做了凉菜。“当时真是豁然开朗,我一下子想到了这个孩子妈妈的饮食。”患儿来了之后,王福绪一问,果然孩子的妈妈一直吃凉菜,妈妈戒了凉菜后,王福绪仍按照自己原来的诊断来推拿,第二天孩子腹泻次数就减少了,第三次顺利痊愈。这次经历让王福绪在专业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辨证时不能单从孩子症状来看,对于母乳抚育期的孩子,还要看妈妈的状况。”时间久了之后,王福绪在小儿推拿领域的技术越来越精湛,随着家长口口相传,他的小顾客也越来越多,经他手治痊愈的最小刚满月。
坚持学艺 北上南下学技术 王福绪有一个健康的女儿,今年9岁了,“原来我女儿在周边上幼儿园,很奇怪,孩子们来一个就是她同学,来一个就是她同学,我也没做宣传,家长们自己就带着孩子找上门了。”现在王福绪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在接诊时却从不贪多,保证每一名经他手调理的顾客都享受到最好的治疗。虽然已经是这一行的老资历,但王福绪每年还是拿出时间和经费,北上南下四处取经进修学习。在他看来,自己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要把这一行彻底摸准、吃透,成为行业一等一的“高手”。
后来王福绪又跟着广州军区总医院的老师,学习了正脊整骨,眼下,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小儿推拿和正脊整骨上,王福绪说,接触的顾客多了,他手上也有了功夫,手搭着脊椎摸下来,大体就能知道对方有哪些问题。“明年我打算再开一家专门的小儿推拿店,现在每天上午出诊,一天能做五六个。”已经有了两家店,王福绪对于自己的事业仍然雄心勃勃,在他看来,三十而立的自己,无论体力还是技能上,正迎来人生最好的时光。
记者手记
走进盲人的世界 采访王福绪的那天,正好是个大风天,我到达他的按摩院时,王福绪正好出诊去了。在等待他回来的时间里,店里的顾客不算特别多,几个按摩师傅和顾客慢慢地聊着天,房间里有着家常的热络气氛。很奇怪,按摩院里的时间显得比外面慢一些,外面马路上大家来去都匆匆,里面无论是师傅还是顾客,每个人做事说话都有种安稳从容的笃定感。
“不好意思,我平时周六下午是休息的,但今天突然有个孩子病了。”半小时后,王福绪回来了,他说自己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但因为有熟客的孩子突然生病,他只好把这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取消了。“平时我出去出诊有司机开车送我,今天他休息,我自己打车去的。”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有诸多不便,但或许是已经习惯了这种不便,王福绪话语间没有一点抱怨,采访中他谈到自己17岁开始学习推拿按摩,那么小的年龄天天要练功,想想也知道不容易,但王福绪一直带着笑容回忆。说到自己回青创业最艰难的一段,王福绪的话格外实在,他说没办法,就只能来一个客户留住一个客户。
“这是你的电话吗?我存一下。”我采访结束的时候,王福绪拿出手机,利用手机里自带的语音功能,极其迅速地存入了记者的手机号码、姓名,随后还加了我的QQ和微信,他娴熟地操作手机的样子,让我感慨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因为加了微信,我得以从他的微信里看到了生活中的王福绪,这是一个与工作中严谨、踏实截然不同的人,他的朋友圈里热闹而喜乐,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宠着9岁的女儿,带着家人去各地旅游,不时和三五好友相聚。虽然工作里和生活中的王福绪不太一样,但那种对于当下的满足和对未来的希冀,却始终是一致的。
在采访之前,我认为盲人的世界是黑暗的,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甚至是足不出户,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在采访之后,我发现,上天为他们关闭了一扇窗户,但他们没有放弃,靠自己的努力,打开了通往精彩世界的大门。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