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0月23日讯(记者 魏海洋) 10月23日,在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中心体育馆里,青岛50名智力残疾的学生和市民、志愿者们一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殊教育运动会,特教学校抓住机会让残疾孩子参加活动,融入社会。记者调查发现,岛城的特教存在公办学校供不应求的情况,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特教学校中这部分人群的孩子渐渐占了主体。伴随特教的发展,特教学生特别是智力残疾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何去何从,更加发人深思。
在23日的活动现场,记者采访到了青岛仁爱学校的校长候昱倩。这是市北区唯一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我们学校共有104名特殊教育的学生,都是智力残疾的孩子,另外还有十几名非常重度残疾的孩子采取的是送教上门。”侯昱倩告诉记者,学生中有5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部分孩子渐渐成了特教学校的主体。“本地户籍的孩子我们都接收,但是由于学校的校舍、硬件等现状,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法进入公办的特教学校。”侯昱倩说,今年9月份学校只能招8个特教学生,但报名咨询的就达到25个之多。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学校师资无法满足扩班需求。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仅公办特教学校出现供不应求学位紧张的问题,民办特教学校也是如此。记者从青岛以琳自闭症儿童训练部了解到,每年各个时候都有儿童前来要求入学,而学校无法全部收纳,特殊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中尚属稀缺资源。
“现在特教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是在学校里,他们融入社会真的很难。义务教育以后呢?他们怎样就业?”侯昱倩担忧地说,社会针对特教孩子的就业机会很少,不仅无法就业,而且有的特教学校学生参加完义务教育后出现教育断层问题,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缺失。
目前,《青岛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已全面实施,根据其中的计划安排,全市的特教事业将全面升级发展。在硬件方面,目前,城区每个学区片,农村每个镇街均重点建设一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今年下半年,将在青岛市中心聋校建立全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青岛市盲校迁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另外,市教育局将依托即墨市特教中心建设全市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实训和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从特殊教育的改革创新到残疾人康复关怀等政策的创新,青岛市在努力进行改革。一些区市也在创新方法接纳残疾人就业。“让残疾学生真正融入社会的关键是社会民众对他们接纳,社会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养着他们不如让他们动起来。”侯昱倩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