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患有肝病、肾病等疾病、等待器官移植治疗的病人来说,现实却是等待移植的患者群太大而供体却稀缺。尤其是在2015年1月1日,国家禁止使用死囚器官进行移植之后,能够动员普通市民参与到器官捐献队伍当中,对于拯救更多危急病重的患者,可谓善莫大焉。10月28日,记者从市红会了解到,目前青岛器官捐献者已达80例,居全省之首。而作为动员逝者家人同意捐献逝者器官的协调员,其辛苦与劳累鲜为人知。
半年跑了25000公里 李强原来是青大附院的一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2013年底,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他获得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资格证书》。去年4月,他正式上岗。“那会我刚买了辆车,等到11月份,我车上里程表显示,半年里我跑了25000公里,和出租车跑的路程差不多了。”
他开车到全市各个医院去宣传器官捐献的善举,给医院开座谈会动员他们参与,协调逝者家属捐献。李强告诉记者,在做协调员的一年里,他基本上每天都是在车上度过的,24小时待命,得知信息就立即出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赶到医院。
在病人脑死亡后,医院会用呼吸机继续维持逝者的身体,以保证身体器官的存活良好。所以,供协调员和逝者家人进行协调、医生摘取器官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接到通知,去县市医院做协调工作,常常是晚上甚至深夜,这时,李强就要一个人深夜在高速上开车前往医院。
捐与不捐都是爱 李强回忆说,最难协调的一次,是一位突发脑溢血的女士不幸去世,她自小没有了父母,和弟弟妹妹一起生活。“当我说明来意后,她弟弟最反对,甚至都当场大喊‘你只要敢拉走我姐姐,我就跟你拼命’。然后我就说,你希不希望你姐姐去世?你知不知道器官捐献意味着什么?姐姐的器官在别人身上存活下来,你是不是还能有个念想?”说完这些,李强就回避开,让逝者家人情绪稳定后做最终决定。“这个小伙子最终同意捐献,很伟大。”
李强深深地懂得要从逝者家人的角度考虑,理解逝者家人的心情。“我们也经常遇到逝者家人很明确不愿意捐献的,心里非常理解。逝者家属同意捐献是一种爱,是对等待救命的病人的无私之爱。不同意捐献,同样也是爱,是对于亲人的不舍和爱惜,是亲情的爱。”
今年5月份开始,李强己经不再做协调员。他告诉记者,协调员这个工作太累,身体累,心更累,还有就是他因意外事故,造成身体不太好,他已经无法再干下去了。
“捐赠者捐赠的整个过程我都要在经历。我们在向捐献者家属介绍遗体捐献的时候,要见证一次捐献者与家人生离死别,等捐献者完成捐献、医生取完器官,我还会再次见证他们的离别。心情沉重,心里面很累。”李强说,这是个很有爱的工作,他怀着敬畏之心做这个工作。
记者了解到,李强自己也已经签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在他工作的一年多里,他成功协调了25例器官捐献。岛城像他这样的协调员有10位,向他们提供信息的信息员有100多位,这些信息员覆盖了全市的二级以上医院。记者 徐军
器官捐献者年年递增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青岛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2011年捐献者1例,2012年2例,2013年4例,2014年24例,2015年截至目前49例。这80例捐献者共捐献大器官226个,挽救了200余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器官捐献这种新观念的普及,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器官捐献,奉献爱心。”市红会“三捐办”负责人张少芹告诉记者。
为纪念这些器官捐献者,青岛市红十字会在福宁园建立了1500平方米的遗体(器官)捐献者奉献林,纪念碑上刻有捐献者的姓名,还设有捐献者电子墓碑等用来缅怀捐献者。记者 徐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