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制砚没毕业就被抢 一企业开出10万年薪

2015-11-01 06:4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掌握了"一技之长",陈光不再为毕业找工作犯愁。



  在学校博物馆学习制砚,临近毕业不少企业来“抢订”,青岛黄海学院大四学生陈光掌握的“一技之长”,让他不再愁毕业找工作。日前,记者从黄海学院了解到,学校博物馆利用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出更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形式,依托传统文化打造“尚智工坊”,鼓励学生用双手“智造”,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一件作品卖了800元

  10月19日,在黄海学院博物馆三楼的“尚智工坊”,记者见到了陈光,穿着工作服的陈光正在制作砚台,戴着眼镜的他制作起来非常认真,抛光、构图、打磨,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益求精。

  “其实我学的专业和制砚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学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大三的一天,在学校的博物馆接触到制砚,从小就喜欢笔墨味儿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陈光说,学校博物馆馆长范国华当时正在给学生讲解制砚知识,他跟着就听了进去。

  陈光告诉记者,他从老师那要了一块寿山石边角料,跟老师学着雕刻,几天时间,雕出了一个小茶壶,感觉有模有样的,这让他更为喜欢制砚。“我记得我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作品是一块明清盛行的淄石日月砚,大约20cm 长、13cm宽、2.5厘米高,整个作品大约用了15天,作品完成之后以800元的价格售出,当时感觉特别骄傲。”

  博物馆成学习载体

  黄海学院博物馆馆长范国华告诉记者,他们博物馆注意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而砚器制品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和传统工艺的精华,加之精巧的雕刻工艺,稀缺珍贵的原材,使其既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又有商业价值。加上近年来随着国学兴盛和文化发展,为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所以他们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趁势把砚文化做强做大。

  据了解,该学院博物馆开展“大学教育第二课堂”点单式培训项目,并充分利用和发挥博物馆志愿者集聚的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培训。为此开辟了博物馆专门进行手工创作场所“尚智工坊”,并成立专门进行手工创作的培训组织“智造社”,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以及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

  企业伸出高薪橄榄枝

  现在的陈光,对制砚越来越痴迷,作为大学生的他,光买石材就已经投入2000余元。陈光说,常见的鲁砚共有13种,现在他已经雕刻了淄石、田横石、龟石、红丝石、薛南山石、浮来山石等11种鲁砚,还差两种就凑齐了。

  记者了解到,“智造社”个别同学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目前,两三家制砚企业已经向陈光伸出“橄榄枝”,其中青岛有一家企业开出10万元的年薪希望陈光“加盟”。

  文/图 记者 张同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制砚 就业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