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双11"狂欢 平度前楼村淘宝记(图)

2015-11-14 06: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双11"这天,张卫平为来服务站网购的村民挑选商品。



  平度市前楼村村民张卫平“双11”这天几乎没有睡。凌晨两点,他的“淘宝服务站”仍聚满了让他帮忙“抢单”的村民,因购买人数太多,支付系统曾一度瘫痪。

  张卫平所在的“前楼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是平度市与阿里巴巴合作的41个“农村淘宝”项目之一,他们在这个“双11”中贡献了116万元。而全国8000多村点的农村淘宝消费数据突破2亿元,农民也成为了“剁手党”的一员。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农民享受更多购物福利的同时,也对农村快递业、网络销售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平度前楼村村民所期待的,自己可以在这场电商风潮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参与权,而不仅仅是作为“剁手党”的身份。

  “支付系统崩溃了”

  2015年8月12日,平度市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农村淘宝”项目正式启动,通过设立县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点,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度也因此成为青岛最早启动该项目的县级市。

  张卫平所在的“前楼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是如今平度41个村级淘宝服务站点的其中之一。今年8月份,通过网上申请、笔试、面试等环节的筛选,这位80后小伙正式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村级合伙人。

  合伙人的选拔条件称得上严苛。年龄18岁以上、有网购经验且能专心负责电商服务工作,所在的村子还需满足3000以上的人口流动量。凭借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明村镇前楼村的地理经济优势,张卫平成为1500余名竞争者中的幸运儿,现“掌管着”方圆八公里、周边十二个村子的“淘宝大业”。

  前楼村所在的平度西部地区还有七个这样的服务站,张卫平习惯称之为“团队”,他们给团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平西飞虎队”。各团队每月到县级服务中心接受培训,包括如何选购、支付防欺诈、售后服务、推广和团队合作等各个方面。

  其余时间他们在各自租赁的服务站中,依靠公司提供的电脑和电视设备,承担着网上代买、网上代卖、网上缴费、创业培育、快递代收发等服务项目。平度市商务局市场网点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服务站自建立后每月平均完成80~90万元的网购额。

  面对服务站建立后的第一个“双11”,大家格外重视,服务站里随处可见公司提供的各种宣传牌,平度“农村淘宝服务站”共同建立的400万元目标意味着“双11”这天每个服务站平均要完成10万元的交易额。为此,从10月13日的淘宝预售期开始,各团队在宣传、推广上下足了工夫。“告诉村民打折力度,提醒大家及时囤货、抢货”,张卫平把村民们的订单存满了购物车,等待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

  11日早晨不到七点,刚眯了一会儿的张卫平穿上橘黄色的工作服,早饭没来得及吃,开门工作。

  “昨晚支付系统崩溃,付款付不上,秒杀的都没帮大家抢到”,这点让张卫平有些惭愧。现在他一边操作着未完成订单,一边随时处理开抢提醒,微信和QQ 上不时传来村民们的选购消息。

  服务站开门后不久,屋里就站满了前来购物的村民,张卫平随时根据他们的购买需求和价格预算从各大淘宝店铺中搜索出相应商品供他们挑选。

  “昨晚主要帮大家抢购了热水器、电冰箱等电器,今天很多订单都是日用品、衣物类”。张卫平告诉记者,截止到11号上午11时,服务站已经受理了100多个订单,完成约3万元的交易额。

  村里兴起网购热

  勃兴的电子商务刺激了人们日益高涨的“淘宝热情”。近年来,电商们开始探索农村市场,不管是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还是京东推出的“乡村推广员”,都显示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正劲。

  据商务部门的数据资料表明,2014年,我国农村网民已达1.78亿,其中网购用户7714万人,同比增长41% ,网购规模1800亿元,同比增长60% 以上。

  “农村淘宝”解决了村民最发愁的路程和技术问题。很多村民表示虽然家里有了电脑,但是账号登录、咨询客服、网银支付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让他们发怵,现在有人全权代理他们自然乐得其成。

  前楼村到平度市里有大半小时的车程。“进趟城车费就得二十多。如今网上一买,最多三四天货就到了。骑车几分钟就能来服务站取货,收货满意后再给他们现金,如果不满意他们直接帮忙退货”,邻村的小李是服务站的常客。而且在服务站里她总能遇到跟她年龄相仿、过来网购的村民,挑选商品的时候听听大家的意见让她觉得更安心。她还能时刻从服务站里捕捉到潮流信息,让自己变得更加时尚。

  随着信任度和满意度的增加,“网购”似乎在村民眼前敞开了一个更广阔的大门,村民们喜欢那种“买到的商品质量不比大集上的差但价格实惠很多”的体验。现在村里60岁的老太太都知道了从网上可以买到比自己家生产的爆米花更香的椰子油和让米花形状更好看的美国玉米种。

  当然,大家对网购的接受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张卫平他们这些村级合伙人的宣传、推广。“每个月都有活动,团队一起合作,去各个村里发传单、做讲解”,每逢前楼村大集,张卫平服务站门前的音响“喊得”尤其凶。

  村民购买时,他也会适时推荐一些商品,也特别看重村民“圈子”的影响力,“口口相传是最好的宣传方式,像广场舞圈的、老人圈的,如果一个购买了且体验不错,圈里的人都会尝试”。现在村里整个广场舞圈子的服装、道具和音响设备都被他的服务站“承包”了。

  但就张卫平看来,这个普及力度远远不够。截止到12号中午,记者询问了他们刚出炉的“双11”统计数据:平度“农村淘宝服务站”全体交易额116万元,最高站点交易额40万元,该站点所在的区域是种植大区,主要交易商品为农料、化肥。

  “前楼村淘宝服务站”的交易额是4万元。“虽然作为第一年的成果也还不错,但来服务站网购的都是附近两三个村子的村民,更远点的村落还是没有辐射到。”张卫平告诉记者。

  农村快递员的喜和忧

  与张卫平同样忙碌的还有村里的“运输大队”,他们的辛苦还要持续更久的时间。作为基层物流节点上的一员,申通快递员张俊杰最近几乎每天都在过“双11”。

  作为“网购”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电商和快递公司都明白,能否在人口相对稀少、地区偏僻的农村站点实现物流突破,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在这场农村抢滩登陆战中,谁“离得村民近、走得远”,谁就取得了制胜法宝。

  阿里旗下“菜鸟物流”帮“农村淘宝站”站点实现了每日的货物收发,京东的县级服务中心达到了乡镇“送货上门”的要求。但平度1791个行政村中大多数仍是快递的触手所不能及的。

  即便如此村民们仍感到满意,相比之前只能去镇上甚至城里取件,快递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近。

  然而,这也让快递员张俊杰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四年前从部队退伍的他看中了快递行业,在家乡平度旧店镇申请了申通快递点。“头几个月每天不到30单,天天赔钱”,后来农村电商发展起来,“涨到了每天100单”,张俊杰估计着“双11”几天每天能到300单。

  由于快递公司“最后一公里”的努力,他又增加了4个代理点,业务的增加让他欣喜,但150公里的路程让他每天必须工作13个小时以上。

  “村里的快递不好做,村镇之间相隔太远,而且村民经常在田间务农、联系不上,每户都实现送货上门太难了”。现在,他每天6点起床,开着厢式货车到平度集散中心参与分拣取货,之后去各代理点发货、收货,每天4个电话轮流响。

  由于竞争对手的增多和彼此的恶性竞争,快递行业的利润被压得越来越低。“‘双11’刚涨了派件费,之前每件5毛,现在8毛,这样意味着我自己每单可以剩3毛了”,因为每件商品需要付代理点5毛钱。“张俊杰告诉记者,快递公司没有基本工资,全靠派件量,如果村民发货,每单可以赚30% 的利润,根据体积、质量等差别,每单收益三四元到十几元不等。

  “除去每天房租40元、店员雇金50元,我每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如此的收入水平让张俊杰不敢再雇快递员,只能自己辛苦。对于“双11”,他已经做好了苦战的准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趋势,如果真正想实现最后一公里,快递行业就必须规范”。张俊杰说,“最近听说了一个消息,快递以后会有统一的价格,由物价局来给我们定价,到时候谁也不敢多收、谁也不敢少收,维持一个良好的秩序,这样利润就客观了”。

  他觉得,快递行业的恶性竞争应该不会太久了。

  从“剁手党”到“淘客商”

  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的设立开启了农村淘宝模式的2.0时代。之前阿里公司也曾尝试在村级寻找商店、店铺等作为临时服务站,其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让电商们开始寻找与农民的新型合作方式。“农村淘宝服务站”的启动,不仅让电商与村民成为合伙人,也给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张卫平对目前服务站的经营情况比较满意,卖家的佣金、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及阿里公司的销售激励三部分组成的收入足以支持服务站的运行,将来不断增加的村级服务站会吸收更多村民的加入。

  农村淘宝2.0模式下,服务站提供的服务项目不仅是代买,帮助村民网上代卖农副产品、培育村网店等项目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

  不过平度市商务局孙书臻科长表示,就目前看来,服务站对农产品的输送上作用还比较小,现在主要是打通物流和信息流,提高大家对电商的认识。

  农民对电商的探索其实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平度大泽山镇后高家村的高爱丽做电商好多年,她曾在淘宝上把家里工人生产的假睫毛卖到日本,也义务帮村民做着代购。

  “现在淘宝上刷单的商家越来越多,自己不想那么做只能失去竞争力”,丢了淘宝领地的她最近在探索微商,通过朋友圈里的熟人社会帮着把自己的阿胶产品卖出去。了解到阿里巴巴的项目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她觉得“淘宝服务村级合伙人”的身份可以给她更多的施展平台。

  张卫平也说,很多村民都来服务站里打听开网店的事情,网购知识的增长激发了他们投身电子商务的兴趣,他们不想只做“剁手党”,更想做“淘客商”。买来椰子油的老太太觉得自己家的爆米花确实好吃了,她也想着有一天自己的产品也能“挂到网上”。

  11月11日这一天,前楼到平度的长途汽车上,村民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广播电台关于“双11”的全天候报道,为一串串刷新纪录的数字惊叹。

  开车的师傅是张卫平的邻居,3年前他告别了自己15年的服装老本行做起了汽车司机。“你说淘宝是好呢还是不好呢?网店让多少实体店铺关了门、丢了饭碗,淘汰下来的这批人怎么办?”但他转念又一想,自从邻居开上这个“淘宝服务站”,自己家的卫生纸都从网上买了。

  舆论似乎正在把“双11”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对农民而言,电子商务带来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文/图 记者 葛欣鹏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