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涤明
近日广东东莞网友在微博发布多段短片,大吐参加百元旅行团到云南丽江市旅游的不快经历。“签合同时未告知是购物团,可途中被强制购物”。发贴者称,导游软硬兼施游说团友购物,不买遭导游人身攻击、推搡,试图用石子攻击。导游甚至恐吓:“买不够一万,我把你弄死在这!”(11月13日光明网) 低价购物团,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爆料网友称“签合同时未告知是购物团,可途中被强制购物”。若十年前说这话,或许还能有几个人信,现在说“百元旅行团”就是带你旅游,然后你还信以为真了,有点像昧心话。近年来,“低价团陷阱”已经是一个常识,但偏偏就有人假装不知道。
当然,指望所有的游客都拒绝低价团,似乎不现实,扮演主角的还应该是行政监管。而相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也没少做工作,比如通过媒体做了大量的提醒,并出台了禁止低价团的规定,而且拟将游客也作为规制对象。执法检查的声势,似乎也不小,比如今年国庆长假前,有官方消息称,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工商总局、商务部、质检总局等五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入云南对其黄金周旅游市场秩序进行督查。官方称,通过明查暗访发现,云南的不合理低价旅行团、强迫购物等问题仍比较突出。节后,当地上下都表示积极整改。然而,那次行动过去不到两个月,丽江又曝出“买不够弄死你”的“恐怖游”。如此,如何评价国家整治与地方整改的成效?
事实上,不管是联合整治,还是严打式整改,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取决于地方日常监管的努力。而一些地方旅游市场多年存在的顽症一直不能去根,很多都与日常监管不力、失职渎职有关。有些问题,究竟是解决不了,还是不想解决,令人困惑。往往是,一轮声势不小的“严打”之后,问题和现象一个个反弹出来,其实是那些人在“严打”时暂时歇业了。而本应靠暗访、有效受理投诉来解决的问题,总是提前造声势,是否靠谱?进而也就令人怀疑解决问题的诚意。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