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2月3日讯(记者 徐军) 青岛科技奖现场答辩,这种公开透明的评奖方式在岛城尚属首次。12月3日,2015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委员会会议暨一等奖答辩会举行。记者深入现场一探究竟,揭秘一等奖出炉的过程。
记者在评审会现场看到,根据评审规则,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共有委员23人,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到场,会议表决结果才能是有效的。评审规则还规定,任期内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委员当年度需要回避,不能参加评审工作。今年,23位委员中有4位委员申报市科学技术奖,应当回避。另外,有3位评审委员因在外地无法参加评审,所以,当天到场的委员有16位,达到了委员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按照规则可以召开评审会议。
评审委员会的16位评委来自岛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界的顶级专家,所涉及的行业也包括医疗、化工、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刚进入现场,记者就感受到了评奖的严肃性和纪律性。16位评审委员分坐两排,根据评审规则规定评审委员的通讯工具需要实行集中保管,所以,评审会刚开始,16位评审委员的手机都在关机后装进一个信封里密封,即使中间茶歇也不能随意取回。为体现评审过程的公正透明,评审现场还邀请了6名社会监督员对评审现场进行监督。
在12月3日的这场“终极评审”上,32个参评项目负责人需要到现场进行答辩。各项目负责人在答辩前,在等待区域进行等待,然后按照参评项目序号,依次进入评审室进行答辩。按照答辩过程,每个参评项目有15分钟的时间。记者看到,一位参评项目负责人进入到评审室后,首先是用10分钟时间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项目介绍视频;然后,评审委员根据参评项目的内容,对个人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随后,项目负责人对评审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问答时间严格控制在5分钟,而且现场有计时器进行倒计时。
最为激动人心、最为紧张的环节莫过于评审委员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的问答环节。对于答辩者答辩过程中出现的“答非所问”以及冗言费时的现象,评审委员也是毫不客气地进行直接打断或给予提醒。在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的同时,评审委员同时在电脑上的评分表上进行打分。除对项目在技术上的创新之处进行询问外,委员们普遍关心的是每个项目所具有的实际意义。据介绍,一等奖项目需获得评审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人数的投票通过,评审委员需充分考虑各项目答辩情况,本着“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原则独立进行投票。其中,创新团队限额4票,科技创业限额2票,其他项目不限额投票。投票系统自动生成每名委员对所评项目的投票,委员现场签字确认。全部委员投票结束后,系统自动得出单个参评项目的得票,并按照得票由高到低对所有参评项目进行自动排序。
12月3日当天,评审委员会以现场公开投票的方式评出2015年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并现场宣读、公布。据了解,具体获奖名单将于近日对外公布。
■链接
把浒苔变成宝角逐一等奖
在评审现场,记者见到了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团队,他们申报的是创新团队奖。记者了解到,该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海洋生物资源产品开发及高值化利用。“其实浒苔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在把浒苔进行打捞、脱水后做成有机肥料,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同时由于有机肥料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可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安全。”该团队负责人王海华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一艘3700吨位的浒苔海上打捞综合处理平台,在远海就可以“拦截”浒苔,将浒苔打捞、脱水、包装。“整体说来,我们的项目能够提高浒苔的打捞效率,通过将浒苔制造成海藻肥料,来降低浒苔对环境的污染。”王海华表示。 记者 徐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