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15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上,一位山东籍的参赛者姚先生在距半程马拉松终点仅400米的地方倒地猝死。姚先生年仅33岁,6岁的女儿刚上小学,妻子怀有身孕,预计下周生产。悲剧的发生让人扼腕叹息。记者梳理发现,马拉松赛中发生猝死的现象近两年屡屡见诸报端:2014年,有5例马拉松参赛者猝死事件发生,2015年目前已发生4例。12月6日,记者采访了资深“跑马”爱好者和医学专家,他们表示,长跑运动是对人体心肺系统的巨大考验,长跑爱好者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两年已发9起猝死事件 12月5日上午,2015深圳国际马拉松赛开跑。据报道,比赛中除姚先生发生猝死外,参赛的25000名选手中,还有8697名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救治,原因包括肌肉痉挛、扭拉伤、关节疼痛、低血糖等。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仅2014年在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发生意外死亡的就有5例。其中,3月份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上,一位25岁女选手猝死;5月份的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一位大一学生抢救无效死亡;7月份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50多岁的选手在半程赛道猝死;11月份,45岁男子在台湾参加马拉松赛,在第31公里处休克,送医不治身亡;12月份的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一名30岁的男性猝死。
而在今年1月份的香港马拉松赛,10月份的合肥马拉松赛、11月份的上饶马拉松赛,以及刚刚过去的深圳马拉松赛中,也都出现了参赛选手猝死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全民健康热的掀起,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度可谓蔚然成风。马拉松比赛等长跑类体育项目,成为体育运动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最喜欢的运动方式之一。正因如此,不少城市纷纷举行马拉松长跑类的比赛。
“年轻人对健康的关注,跑马拉松和社交的相结合,马拉松等长跑类运动无需特定装备、简单易行,这些原因都促成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马拉松这类长跑运动。”12月6日,青岛毅跑俱乐部负责人、参加马拉松长跑有近8年经验的鹿涛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0年到2014年,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官方跑步类赛事,从12场增加到了53场。记者在“中国马拉松”网站上查阅发现,仅在2015年,全国各个城市举办的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比赛就超过了120场。甚至有时一天内,全国有四五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另外,一些“跑马”爱好者自行举办的马拉松跑步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最后一公里”最易出危险 “其实,马拉松挺安全的。”作为资深的“跑马”爱好者,鹿涛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猝死事件,和参赛者的疏忽有很大关系。“一些意外受伤者大多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42.195公里的马拉松,不是你想跑就能跑,尤其对于业余选手。鹿涛告诉记者,对于刚开始参与长跑的爱好者来说,首先是平时的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每天跑步里程能比前一天增加10% 就已经可以了。其次,要遵守量力而行的原则。
“就像这次出事的姚先生一样,很多出意外的参赛者,都是在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鹿涛解释说,这时候人们都会有一股为胜利所鼓舞的“冲劲”,但此时人的心脏也达到极限了,此时猛冲,最容易导致心脏超负荷,出现意外。最容易出危险的是“最后一公里”,也成为“跑马”爱好者中的一个共识。
“我们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都会在胸前配一个心率带,实时监测心率。一般来说,心率每分钟达到175至180的时候,就需要警惕了。”鹿涛表示,想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马爱好者,每月的跑步量最起码要达到250公里以上。运动时合理心率范围=(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6+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8+安静心率。目前最流行的理论最大心率计算公式为: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跑友”李先生25岁,最大心率为220—25=195,假设李先生安静心率为70,那么他的合理心率范围为(195—70)x0.6+70~(195—70)x0.8+70,即145~170次/分钟。
强运动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相比起“跑马”过程中遇到的摔伤、关节疼痛、肌肉痉挛这些常见伤病外,“跑马”爱好者更应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研究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至50%的心脑血管病危险,然而如果是跑马拉松,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会提高7倍。
“现在,心脑血管类疾病越来越年轻化。由于心率失常、冠心病等这类疾病平时比较隐匿,很多年轻人即使患上了这方面疾病,平常也不会感觉出来。在长跑等剧烈运动的刺激后,心率、血压急剧上升,可导致疾病突发,患者轻则休克,重则猝死。”市中心医院神经科心脑血管科医生柳耀泉告诉记者。
柳医生提醒,喜欢长跑的年轻人,不要感觉自己身体好,就在准备不足的条件下长跑。建议年轻人一方面要注意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另一方面,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坚持循序渐进的方式。记者 徐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