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学与科研基地揭牌。
本报讯(记者 刘九省) 12月9日至11日,由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山东省考古学会主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莒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青铜器与山东古国学术研讨会”在莒县举办。同时,在莒州博物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鲁东南古代文明研究基地”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学与科研基地”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书记、教授雷兴山,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北京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凤瀚,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技术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任相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书记、研究馆员刘延常、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燕生东等国内考古文博领域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议。会议举行了莒县“山东青铜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同时,在莒州博物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鲁东南古代文明研究基地”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学与科研基地”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莒县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教授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作为“莒文化高级顾问”并颁发聘书。会议还举办了苏兆庆先生从事文博工作60周年座谈会,莒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为苏兆庆颁发了“从事文博工作60周年纪念”铜鼎,以表彰他对莒文化的卓越贡献。
研讨会上,各地专家学者以山东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古代青铜器为突破口,围绕青铜器铭文通释、青铜器起源与发展、青铜器墓葬组合、商周时期聚落结构、青铜器与早期历史形态研究、商周方国与中原王朝关系以及青铜器所属考古学文化、艺术特点及与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等学术问题,对山东及周边地区古国文化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讨论,共同交流研究成果。莒县作为山东省出土青铜器众多的地区,其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成为此次会议的讨论重点,各地专家学者就如何更好地保护、研究、传承莒文化献计献策,探索开发莒文化的有效方式,让莒文化更好地服务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专家介绍,莒文化是周代(以前)分布于以莒县为中心的鲁东南地区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考古学文化,是中华多元文化体系中深具特色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已闪耀着极其辉煌的光彩,特别是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将中华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多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近年来山东地区重要考古成果不断涌现,学术研究逐渐深入,极大地深化与促进了国内外学术界对齐鲁莒文化的认识。作为齐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莒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古文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莒县县委、县政府将“文化树县”作为四大战略之一,十分重视文博工作,持续加大投入,专门成立莒文化研究院,壮大研究队伍,与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山东省考古学会、山东大学等全国顶级历史文化考古科研机构和学会组织密切开展战略性合作,深度阐发弘扬莒文化,举办全国性、国际性莒文化研讨会十余次,出版莒文化研究书籍近百部,莒县被评为全国文物先进县,莒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山东省十佳博物馆,莒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成功举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莒文化与文明起源专题会议,莒文化走上国际层面,引起学界与社会更广泛关注。在莒县召开“古代青铜器与山东古国学术研讨会”,对研究、提升、弘扬莒文化和服务于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议结束后,将对会上提交论文进行结集出版。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