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银行客服1条短信骗十万 提醒:谨慎掏钱

2015-12-27 12:44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电话,卡里10万元不翼而飞;抢个红包,竟然“输掉”5000元……这些不是影视作品里出现的惊人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日前,市金融办披露多起金融犯罪案例,并逐一为市民深度解读,提醒广大投资者,在给出银行卡验证码或掏钱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勿盲目参与某些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记者 薛飞

  “假购”理财10万元没了影

  今年10月份,济南市民魏先生收到一个惊出一身冷汗的电话。当时,陌生来电自称是“某银行基金客服人员”,被其告知购买了该行10万元的理财产品之后,魏先生迅速查询了自己的理财账户,被电话扰乱了思绪的他并未查询自己的存款账户。

  看到自己的存款莫名其妙转到了理财账户,魏先生赶快回拨给刚才的来电号码。“银行客服”告诉他,由于系统发生故障导致理财交易工作中出现失误,并希望魏先生配合。魏先生和“客服”多次沟通之后,“客服”获取了他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以及验证码。当魏先生回过神赶到银行查询发现,自己10万元存款已不翼而飞。

  改号器轻松“山寨”银行客服

  骗子的诈骗伎俩越来越高明,信用卡被盗刷已屡见不鲜,其中短信诈骗是“罪魁祸首”。近期,外地市民王小姐就收到“95558”客服发来的手机号失效短信,于是便点击链接进入网站,输入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随后“95558”发来一条转账验证码。王小姐觉得事情蹊跷,于是便打开手机银行进行查询,随即发现自己的取款密码已不正确。随后,王女士的账户被转走1.83万元。

  抢红包居然“输掉”5000元

  微信抢红包,原本是亲朋好友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如今却被不法之徒利用,成为组织赌博的新型工具。近日,浙江省破获一起微信红包赌博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张女士说,自己平常喜欢玩手机游戏,被一个不曾谋面的网友拉进一个“红包群”里。群里三四十人都在抢红包,她决定试试。抢红包有游戏规则,每个红包是128元,分成4份,抢红包比大小,抢到最少的要继续发红包,接龙循环。 “我开始玩了几把,还抢到三四百元。 ”张女士说,一个礼拜后,她手气越来越差,还不停给别人发红包,后来一算,竟然输进去近5000元。她渐渐意识到,这群很可能就是一个网络赌博群,就赶快报案。

  高收益“p2p”投资风险大

  今年,外地市民黄先生注意到一家P2P网贷理财网站。黄先生发现,网站在工商部门有注册,便加入了网站的QQ群。网站页面看起来挺正规,借款人会提供身份证信息、抵押物品证明、签订借款合同,不像是骗人,投资年化率在20%以上。 4月起,黄先生开始投资这家网站。

  据黄先生介绍,由于网站刚开业,为吸引投资者,每天都挂出两个分别为10万元的“秒标”。 “秒标”即网站发布的一些即时有收益的投资产品,收益率为0.6%到1%之间,投资后一般几个小时就能收回本金和收益。黄先生尝试拍下很快赚了一些钱。客服人员告诉他,要继续投资“秒标”,需要先投资“月标”(以月为单位计算投资收益的标),黄先生先后8次在网站上投资共计5万余元。但不久之后,网站就“消失”了。

  市金融办公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这种新型的假“客服”利用存款转基金账户的诈骗事件在国内频发。诈骗分子先通过各种手段打入魏先生理财账户,并告诉他系统发生紊乱希望配合。不细心的市民容易上当,当市民查询之后骗子会钻银行的空子在规定时间内撤回存款。当获取了市民的银行卡卡号、密码、手机号、身份证号后,便可随意转账了。骗子的目的是为了让慌了神的持卡人听信他们的忽悠,想要立刻退款,最后再索要验证码,而索取验证码是新型银行诈骗中最重要的环节。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新型诈骗最关键在于“验证码”,正规的银行客服不会打电话索要验证码,如果诈骗分子拿不到验证码,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

  不法分子是使用了一种名为“改号器”的软件,利用这个软件,把自己的手机号改成银行的客服号码。改了号码以后,再利用流动伪基站群发到市民手机中,通过伪装银行号码,发送各类链接内容,吸引市民点击。链接地址伪造成银行的操作程序,专门套取银行卡及密码信息,还有可能在智能手机中趁机植入木马程序,来偷取通讯录、支付宝、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

  一旦受害人在这个网站上输入账户和密码,这些信息就会立刻发送到不法分子手中,诈骗分子可以通过网络转账,把市民账户里的资金转走。

  市金融办相关专家称,这种模式完全是“温水煮青蛙”,这个群也是一个“黑群”,也就是说,除了被拉进去群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同伙。一开始,被拉进群的人会尝到一些小红包的甜头,当他们放松警惕时,犯罪份子则会使用非法软件,操控他们“输钱”。

  目前微信诈骗还处于小规模阶段,诈骗金额也较小,并且由于人们对红包诈骗这种新型诈骗方式了解不多,很难预防。与电信诈骗的一对一不同,借助于拉人入群这种方式,微信诈骗可一对多。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多起P2P案件涉案金额触目惊心,参与投资者群体庞大,可谓空前。这种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短期内大量募集资金,动辄许以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的收益率,实际上却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以交学费的方式证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提醒市民,投资理财需警惕高息诱惑,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需由自己承担。一旦参与投资的项目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本金追偿将十分艰难。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