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金慧
泄题事件在考生心口捅了一刀,他们盼望得到一个公正的交代。作为考试作弊入刑之后的第一次大考,相关部门不妨从本次考研泄题开始,深入彻查,严格执行刑罚标准,为后来者立下警示。 12月27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当晚,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日前接到举报,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司法考试泄题,研究生考试也泄题,如今但凡是大型考试,事后总免不了上演泄题的戏码。但是对于经历过漫漫考研路的考生来说,回首这一年,甘苦自知,泄题事件好比是在他们的心口捅了一刀。他们盼望得到一个公正的交代,更盼望有朝一日泄题事件不再上演。
从前,相关部门对于泄题的处置方式并不给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一行为。所以,今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对作弊入刑做出了规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次全国研究生考试是作弊入刑后迎来的第一次大考,考验着法律的成色。
作弊团伙之所以敢以身试法,其一,泄露考题被抓的概率不高;其二,即便被抓,泄露考题的收益也远大于违法犯罪的成本。现在虽然有了明面上更为严厉的法律条文,但是,在从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积习之下,很多人仍然愿意在法律的执行力度上赌一把。从这个角度来看,作弊入刑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打折扣的严格执行,才能逐渐打破从前对待考试作弊的消极大环境。
不过,徒法不足以自行,严格落实刑罚也要伴随内部的制度改革。从以往的很多案例来看,试题之所以能够泄露出去就是因为内部人员泄密。以2012年考研泄题事件为例,经中央领导指示,由公安部负责侦查,最终查清是湖南省考试院一名科长在清点试卷时偷取一份,到旁边办公室复印后将原件送回,以后将复印件卖与犯罪团伙。面对这种状况,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才能防患于未然,防止考务人员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
考生考前45分钟得答案,准确率约6成,这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多年来,考试作弊已形成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要斩断这条产业链必须从买卖双方下手,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作为考试作弊入刑之后的第一次大考,相关部门不妨从本次考研泄题开始,深入彻查,严格执行刑罚标准,为后来者立下警示。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