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救援队队长成立救生协会 登山快被称"穿山甲"

2016-01-05 15:2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阳光救援队队长张玉忠,1972年出生于城阳区小寨子。自2003年起,他就爱上了户外登山运动,时间长了自然结识了一帮爱好户外登山运动的朋友,在朋友圈里,他的登山速度名列前茅,因此还收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 号—— 穿山甲。每当有人在山里遇了难,“穿山甲”总是会挺身而出,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组织人员成立了救生协会,带领四十多人开始了救援行动。

  成立最初带头组建救生协会,传授救援技能

  记者了解到,2011年,张玉忠带着四十多位登山驴友结成的队伍,成立了青岛救生协会救援队,早年想成立公益救生组织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有了专业救生组织,还需要过硬的救援技能,于是张队长把自己常年累积的实践经验、医疗救护和户外技能等一点点、耐心地传授给了队员们。“我们救援队的每一位队员的专业技能都需要经过考试,合格了才能亲身参与到救援中。”张玉忠表示,通过日常刻苦训练,救援队里的队员多数都顺利通过了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考核。

  为了让队员们对救援现场有更直观的感受,2012年五一期间张玉忠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独立策划组织小蓬莱军事训练场的医疗救护、攀岩速降、绳结培训、火灾逃生、野外生存等技能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救援行动有人遇险,“穿山甲”冲锋在前

  张玉忠回忆,2013年3月6日,城阳三标山突然着起了大火,整个山头火光冲天,一两千人组成的救援队伍赶到了现场,这支队伍中,除了驻青部队,武警消防官兵等救援人员以外,还有张玉忠和四十多名队友。7日上午,大火被扑灭,9日上午竟因为大风,山火复燃蔓延,他跟队员们在山上整整坚守了四天,直到9日,张玉忠仍然指挥其他队员带来帐篷驻扎,白天上山搜寻暗火、晚上安排专人在山间继续观察,直到大火被完全扑灭。

  张玉忠自己有家汽车修理厂,但生意却委托给别人打理,自己则一直在做这份义务的救援工作。2012年9月,胶南发生水灾,在一人多高的深水中,他帮忙抬伤员;年底,他又上崂山救助失踪的市民老高,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道观里住了好几天。这些年,但凡有较大的救援行动,总会有张玉忠和他的队员们的身影出现。

  队伍现状无经费来源,队员自掏腰包买设备

  张玉忠告诉记者,自己所带的这支队伍没有拨款来源,所有补贴餐费、交通费、通信费都是队员们凑出来的。虽然参与救援要花费大量时间,还会失去很多挣钱的机会,但救援队中没人后悔,仍坚持着这项公益事业。“队员随身携带的对讲机、帐篷、睡袋、被褥、水桶等大多是队员们自己凑钱购买的,别看他们装备简单,但我们的救援队员们是训练有素的。”张玉忠表示,他们经常在城阳和崂山开展各类专业知识训练,队员们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今,这支队伍已拥有四十多名救援队员,年龄从24岁至42岁不等,有公司老板、个体经营者、退伍军人等,还有200多名未经培训的志愿者加入。

  内心感言对家人亏欠太多

  “我自从加入救援协会后,对家人的关心少了,很多时候也没精力顾家人了。”张玉忠告诉记者,最让他感到内疚的事就是对孩子的关心少了。“有一次,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起了冲突,老师让家长过去一趟,但是当时我正在山上救援,就没有赶过去,孩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很委屈,也怪我在他需要我的时候不能陪在身边,从那开始,感觉孩子和我有了隔阂。”

  张玉忠表示,他刚开始这项事业的时候,家人是很反对的,因为救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甚至有生命危险。张玉忠为了让家人放心,就给家人展示自己的救援本事,告诉他们自己掌握的救生技能,久而久之,家人开始支持他了。“虽然同意我参加救援,但他们还是很担心,尤其是我的老母亲,每次出门的时候她总是不停地叮嘱我要小心,注意安全。”

  文/图 记者 栾英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