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间的温度恒温定在10摄氏度左右,有些凉。有时还会遇到异味等普通人难以接受的状况,但小辛说,“淡定”已成了她的常态。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是日本著名电影《入殓师》中的一句台词,曾感动了无数观众。电影与现实终究有着极大差距,在湿冷的冷藏整容室里与冷冰的遗体打交道并不像电影里那么唯美。
出生于1990年的辛莎莎是济南市殡仪馆的女入殓师,工作三年来,她用手中的化妆笔细心工作,让逝者带着人生谢幕时的美丽走得体面尊严,让家属获得了心灵上的安慰感到温暖。
一上午给30位逝者化妆,手指触碰刺骨冰凉 1月5日,济南粟山路,济南市殡仪馆。
走进济南市殡仪馆的遗体冷藏整容室,总让人感觉有丝丝寒意。室外的气温是5℃左右,温度计显示室内气温是10℃,但是空旷的工作间、刚刚擦洗过的大理石地面、肃穆的气氛和刚从冷藏柜里请出不久的逝者遗体,从心理上把“温度”拉低了不少。
1990年出生的辛莎莎已经在这个工作间里工作了约3年的时间,她是济南市殡仪馆的遗体整容化妆师,服务过的逝者已经数不清了,几年前,随着日本电影《入殓师》的热播,她也被很多人称为女入殓师。
每天早上8:00左右,辛莎莎就要到单位开始忙碌,因为按照习俗,遗体告别仪式一般是中午稍后举行,随后就进行火化,这就要求辛莎莎和同事要在中午之前就把当天所有要火化的遗体整容化妆完毕。
“忙的时候我们俩人一上午要给30多位逝者化妆。”辛莎莎说,“下午再去给火化车间的同事们帮忙。”
刚从冷藏柜里请出的遗体面部很难挂住化妆油彩,辛莎莎要先用热毛巾将遗体脸部焐热,然后抓紧时间化妆,手指触碰之处,是刺骨的冰凉。
清洁、剃须、上妆、整理遗容……几个步骤下来,效果非常明显,逝者仿佛在花团锦簇中安详熟睡,给家属莫大安慰。然而,并不是所有遗体化妆都可以这样几步完成,一些因意外事故死亡的逝者或已腐烂的遗体,还需要辛莎莎清创、缝合、修复……不亚于进行一次小型的外科手术。
学殡葬父母不愿给交学费,电影和现实有巨大落差 工作时的辛莎莎沉默且专注,有着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轻柔,工作之外,她阳光开朗,爱说爱笑,有着90后的青春活力。
“我是高三的时候从一份报纸上看到有给逝者缝合的。”辛莎莎说,当时她感觉很好奇,“怎么还会有人干这个工作”,这份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工作自此在她心里扎下了根。高考后,辛莎莎在填报志愿时,对于殡葬工作的好奇再次涌上心头,于是她报考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我妈当时都不愿意给我交学费,觉得浪费。”辛莎莎笑着说,报了这个专业,让家在济宁农村的她备受压力,家里人无一同意。
带着好奇和憧憬,辛莎莎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看日本电影《入殓师》,看电影里感觉人家特别优雅,给人感觉特别好,特别让人舒服。”辛莎莎说。
然而很快,她的种种想象就被打破了,大二时,辛莎莎去了南京一家殡仪馆实习,带她的师傅是一名遗体整容化妆师。真正走进殡仪馆“零距离”接触,辛莎莎才发现,电影终究是电影,这份工作与电影里展现的有着巨大的落差。师傅和她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遗体,其中不乏意外事故身亡的,感官和心理承受着巨大冲击,让人极其失落,“心一下子沉到底了”。
随着学习和实习,辛莎莎渐渐感到殡葬行业不是凭自己当初的好奇能够坚持下来的,这份工作远非自己想象的那么轻松和简单,压力也比自己预期的要大得多。她的同学们纷纷转专业,她也打起了退堂鼓,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
获得荣誉不忘幕后同事,忍受偏见却理解他人 实习一周后,辛莎莎接触到了一名20多岁因车祸去世的漂亮女孩,车祸让女孩头骨塌陷,脸上划伤严重,女孩的父母哭着求遗体整容师尽力恢复原貌,让女儿漂漂亮亮地离开。师傅把这个工作交给了辛莎莎,她翻阅资料、请教老师,确定了塑形方法,顺利给遗体进行了缝合整容,然后又给逝者精心化了妆。遗体告别后,女孩的父母眼含热泪对辛莎莎表示谢意。
这件事让辛莎莎改变了想法,“我们尽最大努力,让逝者呈现出人生谢幕时的美丽,让逝者充满尊严地离去,让家属心灵得到安慰,我觉得挺有意义。”辛莎莎说。
自此,辛莎莎放弃了转专业的想法,用手里的化妆笔,传递着能够慰藉心灵的温暖。
倾注感情的工作让辛莎莎先后获得了“泉城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最美青工”等荣誉,不少单位邀请她去作报告,讲述成长历程,但几乎每次,她都会强调说:“希望大家不要把焦点放在我身上。”辛莎莎说,在她的身边,有很多老师傅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没有人知道他们,“我是挺幸运的,还能够出去和大家讲一讲,他们呢?”
一个女孩从事殡葬行业,尤其是直接接触遗体的入殓师,偏见如影随形,辛莎莎曾被房东友好地“拒租”,打车来单位上班时承受出租车司机的“白眼”,过年时自觉地不出去串门……“偏见来自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辛莎莎说,“但是我感觉整个社会对我们这个职业也越来越理解了,我相信这种偏见会越来越少。”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