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个家族能出一个大人物就很了不起,如果人才辈出那就是相当荣耀的事情了。文学史上有“一门三学士”之说,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个个文章盖世。而在民国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家族,其在外交、教育、工程 、医学领域都很活跃 ,可谓是“一门四颜”。这就是颜氏家族。
说起颜氏家族,上期《发现青岛》曾有过介绍,那就是北洋外交领军者、国务总理颜惠庆,其舌战日本人,力争收复青岛一事功垂史册。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来说说弟弟颜德庆。和哥哥不同,颜德庆致力于铁路建设工程 ,曾参与修筑京张、川汉等著名铁路,还跟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是至交。
值得一提的是,颜德庆还曾参与胶济铁路的收回工作,和哥哥颜惠庆一起,为青岛回归立下了汗马功劳。
父亲颜永京与“颜氏三杰” 颜德庆(1878~1942年),字季余,上海人,原籍湖南,是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不过在谈颜德庆之前,我们有必要说说他的父亲,正是这位老先生身先示范,言传身教,才有了颜氏兄弟后来的成就。
颜德庆的父亲叫颜永京,是中国翻译家、教育家,祖籍山东,后移居上海。据说是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后人。据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原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王桂云先生介绍,颜永京在教育领域很有建树,是教会教育界公认的华人领袖,最早进入教会教育高层的中国人。
颜永京生活的时期正是晚清时期,当时西方的文化进入到中国,给死气沉沉的学术界带来了一丝生气。1848年,颜永京进入文惠廉主教在南市创办的学堂读书;1854年,被圣公会送往美国留学;1861年,毕业于俄亥俄州建阳学院;1862年学成回国,担任上海英国领事馆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翻译。颜永京既然能熟练使用外语,且就职领事馆,于是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最早翻译介绍外国心理学,翻译出版了美国神学学士约瑟·海文的《心灵学》,被视为第一个把西方心理学介绍到中国之人。
除了翻译介绍外国学术著作之外,颜永京还是武昌文华书院和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开创者之一,武昌文华书院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1878年,颜永京协助施约瑟主教创办圣约翰书院,1881年任校长。1902年,圣约翰书院改名为圣约翰大学。他曾安排中国第一位出国留学生容闳带出国的留美幼童归国来校任教。后来圣约翰大学为纪念颜永京的功绩,将男生宿舍楼命名为“思颜堂”。
颜永京思想开化,会教书育人,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个个出色。颜永京有四子一女,次子颜惠庆,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幼子颜德庆是我们本篇要介绍的人物,为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中国接收胶济铁路委员长、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首任委员长。另有一子早夭,女儿颜庆莲。侄子颜福庆幼年丧父 ,亦为颜永京资助留学,日后为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是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颜福庆提倡预防为主思想,为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湖南期间,曾给杨开慧治过病。
颜惠庆、颜德庆、颜福庆个个出类拔萃,当时人称“颜氏三杰”。可以说,颜永京和他的三个孩子创造了民国史上一个神话。
颜德庆和詹天佑的故事 说完了颜氏家族的杰出人才,我们掉回头来说说颜德庆。因为颜永京早年接受的是正统的西式教育,孩子们也都有出国留学的背景。
颜德庆早年毕业于同文馆,1895年随兄颜惠庆留学美国,在理海大学专攻铁道工学,1901年毕业获工程硕士学位。民国初年曾任北京交通部参事。1912年7月充粤汉铁路湘卾局局长,兼管汉宜蘷两段事宜。
在颜德庆回国就职期间,还有一个铁路方面的杰出人物早已崭露头角,他就是詹天佑。因为小学课文《詹天佑》,今人对这位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多有了解。1881年,詹天佑学成归国,被派往福州船政局谴用,到水师学堂学习驾驶。1888年,经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詹天佑才有机会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当时中国各地由于西方列强争夺资源,纷纷开修铁路,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都掌握在国外工程师之手,中国工程师很少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1890年清政府修建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却遇到架桥技术难题,各国工程师承包商都望而却步,时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的詹天佑被推上历史舞台,他凭借非凡的魄力、精确的计算和坚忍的毅力一举攻克这一工程难关,世界铁路界开始关注这位年轻的中国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出名之后,很多铁路的修筑都想要他经手,其中就包括川汉铁路。川汉铁路对四川的发展至关重要,1907年初 ,代理四川总督赵尔丰以“此路关系西南大局,未可轻率。但本国于工程有经验者推詹天佑一人”,电请清廷邮传部派詹天佑为川汉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川汉铁路宜(昌)万(县)段工程。
但詹天佑此时尚主持京张铁路的修筑工作,不能离开。于是就让自己的好友,川汉铁路宜万段副总工程师颜德庆先行前往宜昌。詹天佑频繁地与之书信往还,有时一日连发两三封信,了解川汉铁路的筹建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1909年10月,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11年初 ,詹天佑赴广州就任粤路公司总经理,但仍兼宜万段总工程师。他通过颜德庆,继续对川汉铁路的建筑工程作出种种指示。
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沟通工程细节,詹天佑和颜德庆之间感情日渐亲密。孙俊在《詹天佑<川汉路信底函稿>》一文中称,《川汉路信底函稿》一书收录了詹天佑主持修筑川汉铁路期间的英文信底函稿,起自1909年4月,讫于1912年初 。其中,最主要的收信者为颜德庆。信件内容除了了解技术内容外,还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看法,可见,两人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
1911年5月21日,詹天佑在给颜德庆的信中写道:“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我强忍着不做任何评论,而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洞悉此事。”面对清政府一意孤行,镇压保路运动,詹天佑对中国铁路的未来忧心忡忡。在6月13日给颜德庆的信中写道:“至于四川铁路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予接管,而对中国人来说 ,则无任何希望。因此,我们如果再花费心思,那将如修筑空中楼阁,毫无意义了 。我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所有的好命运均已离开中国人而去,而我们必须甘心居于次等地位、二等地位?不!!!比这还坏。”
如詹天佑预料的一般,清政府强行收回商办铁路,对外出卖路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弹,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由此爆发。四川保路运动后来发展成为保路同志军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川汉铁路被迫停工。从1909年举行开工典礼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川汉铁路首段宜昌至万县段,完成铁路线路60余公里,其中可通行工程列车线路17.3公里,实属不易。川汉铁路的修筑一波三折,1914年,为落实孙中山《建国方略》中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詹天佑重新着手勘测 ,选取新线路。但直至他逝世,这条铁路仍无踪影。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川汉铁路再次被提上议程。2003年12月1日,宜万铁路奠基仪式在恩施举行。2010年12月宜万铁路通车,中国人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
他是京张铁路青龙桥工程师 颜德庆和詹天佑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彼此加深了友谊。可繁重的工作也压垮了詹天佑的身体。
自从修筑京沈铁路成名后,詹天佑连续参与修筑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并在1902年修建了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他后来还攻克技术难题,修筑了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京张铁路。修京张铁路时,詹天佑约请颜德庆任青龙桥工程师。京张铁路刚修好,詹天佑就参与到川汉铁路的修筑中,可随之而来的保路运动打破了这一计划,如上文所言,詹天佑没能看到川汉路通车。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去世。在他去世后的第四天,他的至交好友,汉粤川铁路湘鄂线局长颜德庆就率局内同仁525人,为詹天佑功在国家,恳请从优褒恤,呈请交通部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指拨地点,立祠铸像,表彰事迹并给后人瞻仰。6月6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邝孙谋、京绥铁路局局长丁士源率领所属呈请交通部并转呈大总统徐世昌,为交通部已故技监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设铜像。1922年,詹天佑铜像终于在京张铁路工程最艰巨路段青龙桥车站竖起,铜像旁建有一座碑亭,徐世昌撰写了碑文。特约撰稿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