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世界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全球化发展大势,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得到国内政府、企业的积极响应。
有诚意,就容易扩大朋友圈。自提出“一带一路”以来,青岛立足自身开放优势,以极大的热情和务实行动投入到这一国家战略中。
1 “一带一路”带来新契机 1月15号,青岛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摄氏度,但对于青岛海尔集团来说,那一天心中却洋溢着温暖。
一纸54亿美元的合同,正式宣告海尔收购美国通用GE公司的家电业务。市委书记李群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立即发出贺电:“海尔这次并购再次体现出青岛企业的实力和全球眼光、品牌意识。”
中央有号召,地方有行动。青岛企业抓住机遇,海外并购的脚步已开始踏上全球。
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李群参加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落户青岛签约仪式
2 走出去 天地宽 道路是促进沟通的桥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海尔迅速行动加快了海外布局。巴基斯坦人洗衣服喜欢用搓衣板,海尔根据当地人的习惯,立即创新,将洗衣机的上盖设计成有条纹状的搓衣板,适应了当地消费者洗袍子时先用手搓的需求。一个个这样有本地化特色的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到全国第一位。
海尔鲁巴经济区
除了洗衣机、空调,海尔还建成冰箱、电脑以及小家电生产线,吸纳就业1500多人,并带动了中国的钣金、注塑等配套企业入驻,为当地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家电体系。
作为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很不完备,水、电、路以及安全问题都困扰着企业的落地。随着海尔鲁巴经济区的发展,一个条件相对优良的平台逐步确立,很多山东企业开始聚集。
被称为液晶电视之父的夏普近两年一直未走出亏损的泥塘,其主营业务液晶面板处于赤字。公开财报显示,在过去四个财年中,夏普的净亏损累计达到133亿美元。2015财年集团预计将亏损1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亿元)。
然而在2015年7月31日却传来令中国人振奋的消息,海信集团与日本夏普同时宣布: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海信将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这意味着:海信将全面接手夏普美洲的电视业务。
其实,此次夏普甩卖其美洲电视业务是预料之中。而作为目前国内电视市场份额第一,利润最大的电视企业海信,随着国内彩电市场的增长放缓,正加紧对海外市场的扩张。海信表示,此次收购将迅速提高在美洲市场的产能和市场优势,美洲市场收入预计增加20亿美元。
“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走出去”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随着中国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如果从传统的海外发展战略来看中国企业已经不占优势了。
青岛瑞昌棉业有限公司就顺势而为,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在非洲直接从事合同种植、收购加工棉花的中国企业,直接参与生产的非洲人员已经超过100百万人。目前青岛瑞昌棉业已投资6000余万美元,在非洲的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拥有7个轧花厂,2个榨油厂,年收购籽棉10万余吨,榨油6000余吨,直接雇佣当地员工6千多人,利用土地数十万公顷。
青岛瑞昌棉业公司津巴布韦棉花加工厂
青建是山东省内率先“走出去”的建筑企业之一,先后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过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企业也从单一的劳务分包到集投融资、地产、设计、建造、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目前,青建通过以“本土化、国际化、一体化”为战略引领,打造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和“产融双驱”业务模式,实现了海外发展效益和规模的双增长。
青建集团承建马里总统府项目
作为沿海城市,港口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小觑。2015年4月阿里德拉号的货运集装箱船舶在青岛前湾港区停靠,这标志着泰国、越南、青岛航线的正式开通,同时这也是青岛港今年开辟的第六条东南亚航线。据了解,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今年青岛港已经开通12条新航线。目前青岛港已和180多个国家、700多个港口建立航线联系,每周有近700班的集装箱货轮通航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
以上只是青岛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通过“走出去”发展觅得新的发展机遇。
3 推动区域合作平台的形成 那么,青岛企业“走出去”有何秘籍?跟着我们的步伐,咱们一探究竟。
先说说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位有着高校背景、留洋经历的书记,到青岛不久后提出了青岛的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青岛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李群又提出,把握机会、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努力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并提出,以中央政策、国家战略为核心,为青岛企业量身定制了全套的海外并购服务。
1
政府为企业走出去打前站 李群率青岛政府官员、企业家、金融家,先期走访了“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用流利的英语向当地政企界代表推销青岛企业,迄今为止18场“丝路对话”活动为青岛企业海外并购打下坚实基础。
2
政府做背书,金融服务“不差钱” 建立了49家企业、92个项目、共195亿美元的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库,组织了11次项目对接会。青岛政府促进企业与进出口银行、中国信保、国开行以及丝路基金、欧亚基金、中拉基金等金融机构和组织的合作。
3
深化境外投资环境,做到“服务至上” 时间是并购项目的生命线,过程中如果很多手续、证件无法解决就会影响最后的成功。青岛政府对企业境外投资非敏感国家(地区)和行业实行备案制管理,并且建立企业海外并购专项服务机制,加快并购项目备案手续办理速度,给企业海外并购加了催化剂也吃了定心丸。
2014年5月17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青岛会见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成员的贸易部长和有关国际组织官员
4
海外建个“家”,水土不服不用怕 青岛企业在海外有一个自己的家。目前新加坡、韩国、德国等国家都已设立境外青岛工商中心,为青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宣传青岛企业,增强并购目标方对青岛企业的认同和信任,帮助企业与当地社会深度融合,降低海外并购中的冲突和风险,为企业顺利实施并购项目营造良好环境。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签约仪式
青岛与东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6.71亿美元提升到2015年初的37.06亿美元,进口总额从3.43亿美元提升到42.28亿美元。2015年青岛企业海外并购取得优异成绩:全市企业海外并购项目达4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3亿美元,该金额占历年累计金额的比例已远超50%。
机遇难能可贵,抓住用好机遇,才能弯道超车,大大缩短现代化进程。“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助推器、“一带一路”是文化的融合剂。青岛力推一带一路,为企业当好“服务员”,帮助企业海外融入“朋友圈”、促进共商共建共享。从地方企业的一带一路走出,我们看到了政府的担当、责任,看到了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