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布4年 家长偏爱超前教育

2016-03-19 13:46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四年前,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应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如今四年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偏爱“超前教育”的家长依然占多数,只有两成家长坚持“零起点”。

  《指南》提出幼儿成长32个目标

  幼儿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和学习愿望。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为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比如,3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岁体谅父母辛苦;5岁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发布该《指南》时,教育部就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但记者调查发现,家长“拔苗助长”的情况并没有减少。

  男童未上学 已识上千字

  “教孩子点知识不是什么错事,但有时候家长们教得真是有些过了。”在市北一所公立小学任教的朱老师有些无奈地说道,近年来有一种现象让在一年级任教的她印象深刻:原本要教孩子们读写汉字,可她发现有的孩子已经不用她教了。“有些孩子还没等我写完字,就将这个字的读音说出来了。”朱老师表示,以往学生们识读的汉字还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可近年来对一些构造较为复杂的汉字,有的同学也已能够熟练地读写,几乎每个小同学都有相当丰富的文字储备。

  “之前教的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就懂得1000多个汉字的读和写。”朱老师表示,当时这个消息让她相当震撼,因为如此庞大的汉字储备在以往即使是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也未必能完全掌握,而眼前这个只有7岁的男童却做到了。后来询问家长得知,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作为知识分子的爷爷经常教孩子识字,有时甚至还进行阶段性测试,这一切最终让这个孩子小小年纪便有了如此巨大的汉字储备。对于这个男童的情况,朱老师表示一方面她为家长的用心和孩子的学习能力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有着深深的担忧。“可以说就一年级的语文课程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教授他的了,因此上课的时候这个孩子会经常地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朱老师称,一年级除了要识读汉字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孩子养成上课注意力集中等好的学习习惯,就这一点而言,家长们的提前教授反而让孩子失去对眼前知识的兴趣,也因此难以做到注意力集中。

  培训课不断 女童直喊累

  看着原本笑容满面的女儿如今变得闷闷不乐,刘女士感到深深的自责。“我就想对有些家长说,千万不要逼孩子。”刘女士说,就在几个月前,她也是为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四处奔波。看到周围同事朋友都给自己年幼的孩子报各种班,起初刘女士并不在意,并且还一直抱着孩子年幼就应该多玩玩的想法,但接触的多了就让她有些坐不住了。“有同事就跟我说,以后孩子上学了,别的孩子都已经懂那么多,自己的孩子却还像一张白纸,怎么能赶得上?这句话把我说得心慌了。”刘女士表示,在那之后她就听从同事的建议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兴趣班,之后又觉得多几项艺术特长的话对一个小女孩气质的提升有好处,因此她又给孩子报了一个乐器培训班。刘女士自认对孩子可谓是倾尽全力,却没想到险些毁了自己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在上了一段时间的培训班后,刘女士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么爱笑了,每次去上培训班之前都非常抵触,慢慢就连食欲也变差了,原来爱说爱笑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这让她非常担心。在和孩子谈过之后,女儿就像一个成人一样非常严肃地告诉她,自己感觉很累,不仅身体累,心更累。“现在我算想明白了,孩子年纪还小,现在这个阶段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重要。”刘女士由衷地表示,希望自己和孩子的经历能给家长们提个醒。

  心理学家:

  家长要多一点自信


  “父母不松绑,‘零起点’入学只是漂亮的口号。站在家长角度分析,之所以全力以赴、狂撒银子让孩子补习,有两大原因:第一,父母虚荣心和攀比心作祟,蕴含着大人的恐慌与不安,生怕孩子比其他孩子落后。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父母存有内在补偿心理,把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第二,外界信息与诱惑的影响,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负重前行。既有时下育儿大戏制造的恐慌感,也有早教培训机构的鼓噪和夸张宣传,这些信息与思想令很多家长迷失。”岛城心理专家张泮民告诉记者,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是正常的,但是不应该因此给孩子和自己造成过大压力。张泮民认为,家长更主要的任务是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让孩子拥有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正常的亲子关系,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身体,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调查

  八成家长让孩子提前学


  记者随机在两个幼儿园的大班家长中进行了调查。共有50人参加了调查。有50%的家长表示,孩子“已经”在学习拼音、识字、写字、计算中的一项或多项,而有30%的家长表示“打算”让孩子学习拼音、识字、写字、计算中的一项或多项,只有20%的家长“坚决支持孩子零起点读小学”。在打算让孩子在小学前“先学一点”的家长中,有20%的家长表示孩子目前已在校外机构上幼小衔接课程,有60%打算去读幼小衔接的暑期班,有20%的家长打算在家里自己教。对于“孩子明年读一年级,最让家长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有80%的家长选择了“怕孩子跟不上”。

  管住幼儿园促火培训班

  记者从岛城教育部门了解到,早在2007年青岛市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禁止幼儿园“小学化”,随后几年又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下,记者探访发现如今岛城诸多公办幼儿园基本不会大张旗鼓地开设“语数外”等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被完全杜绝,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培训机构里语数外等课程依然被当做固定课程,甚至成为一些培训机构的金字招牌。在联系了贵州路、香港中路以及重庆南路等地的多处幼儿培训机构后,记者了解到这些培训机构几乎都有“语数外”这些课程。几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样做也是出于竞争压力,现在的幼儿培训机构如果只是拼“玩”的课程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许多家长给孩子报班看重的就是他们可以教授这些专业课程,如果只是带孩子玩,他们担心很快就会被其他的培训机构淘汰。探访过程中,多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自从幼儿园关于小学内容的课程被叫停之后,社会上开设“语数外”等课程的培训机构就开始火起来,许多家长都是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到培训机构来给孩子报名。

  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

  “孩子,该学算数了;孩子,该认字了;孩子,该读英语了……”张先生的儿子还在幼儿园读大班,现在生活的核心就已经是“学习”了。“不盯紧点,他以后怎么跟得上?”张先生说,孩子刚读幼儿园时,家里的氛围并不紧张,但孩子上了中班后,张先生发现家长聚在一起就是讨论以后要上哪个小学、哪里培训班好。后来,他还听一个同事说,孩子就是因为进小学前“没学”,上了一年级后成绩一直处于倒数,天天回家要恶补。听后,张先生立刻给儿子报了学前培训班,后来又渐渐“加码”,每周上两节英文课、一节数学课、一节拼音识字课。“其他的孩子都在学,咱家孩子要是不学,输在起跑线上咋办?”张先生郁闷地说。

  他山之石

  德国法律明令禁止幼儿园教专业知识


  记者了解到,德国《基本法》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德国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德国人认为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好事情,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电脑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

  本版撰稿 记者 徐栋 王晓先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