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的纪念与被误读的海子

2016-03-26 14:2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张剑

    27年前的3月26日,诗人海子用卧轨的方式在北京山海关结束了自己25岁的生命。人生历程短暂的海子,却用近200万的文字引领诗歌进入了新的时代辉煌。其死后的每一年,人们都乐于用不同的形式在今天对他进行纪念,比如举办诗歌朗诵会、出版他的相关诗集。(3月25日新华网)

  每年春天的这个时候,海子似乎都会成为诗歌的一个符号被复活、被解读。文艺范的表现形式,看起来像是在对一个故去的诗人进行别样的纪念,但其泛滥而又不克制的自身秉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将这样的纪念活动带向了流俗的深渊。很多人纪念海子,其实并非是醉心于他的诗,更大程度上,他们是想通过这样的切入,表达自己对诗歌以及诗歌里描述的诗意生活进行的怀念。在诗歌越来越被边缘化的逼仄现实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原罪,但凡事过犹不及,当所有的纪念都在指向对诗歌的祭奠、对现实生活的另类抗诉时,海子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载体。

  与流俗的纪念交相辉映的,是人们对海子诗歌的过分误读。仅以那首被奉为经典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很多人都觉得它有着心灵鸡汤式的乐观特点,其一度甚至被印在了房地产的广告里,刻在了旅行社的宣传名片上。但只要对海子的性格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都会发现,这首创作于其卧轨前的诗,其实是充斥着无尽的绝望和悲伤的。另外的误读还体现在对海子本人的过度崇拜上。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天才,其决绝的赴死行为更一度被理解成是在为诗歌献祭,而至于海子性格上的缺陷,他个体精神上所存在的问题,却鲜有人去关注。

  纪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延续和更深入地了解。如果我们每年对海子的纪念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如果所有的活动都指向滥俗的形式,那么,这样的纪念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倒会加大人们对海子的误解,这无论于哪一方,都不啻为一种伤害。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