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相比,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二楼的家燕巢穴又多了几个。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清明时节万物复苏,青岛很多地区仍保留着吃“面燕”、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也许是感受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今年清明节期间,家燕如约从南方飞回青岛。不过专家表示,由于目前气温尚不稳定,这些打前站的家燕需要频繁飞行寻找食物,比较疲惫,市民最好不要惊扰它们。
家燕如约而至 “这几天天气暖和,市郊已经有家燕的身影了。”4月3日下午,岛城鸟类摄影爱好者薛琳在青西新区风河大桥附近拍摄水鸟时发现了不少家燕,“看上去状态不错,飞得很欢实。”
“这是好消息,说明春天真来了。”青岛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鸟类专家王希明欣喜地说,一般情况下,青岛郊区在清明节前会见到家燕身影,而市区升温较慢,一般要延后几天才能见到。王希明介绍,青岛最常见的燕子有两种,一是家燕、一是金腰燕。金腰燕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生活习性和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海拔较高的山区,飞行不如家燕迅速,鸣声比家燕稍响亮。金腰燕的窝巢一般建在屋檐下,口很小;而家燕的窝则是建在房梁上,如同一个泥碗。
除此之外,青岛地区还观察到过灰沙燕和毛脚燕,只不过这两种燕子一般是在迁徙时路过青岛,临时筑巢落脚,往往远离人群,所以市民很少有机会见到。
巢穴变得更多了 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一二楼大厅是家燕的一个大本营。此前,记者已经连续4年清明节期间来此观察家燕回归情况。4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到此处,与往年的照片对比发现,这里的家燕巢穴又增加了三四个,不少老巢穴也经过了重新加固,筑巢增高了一些,泥土颜色也要深一些。
就在记者取出相机准备拍照时,几只小鸟从房顶盘旋飞过,仔细一看,正是家燕。“应该是昨天晚上或者今天早上来的,清明假期第一天还没有呢。”见记者拍照,旁边的商贩也饶有兴趣地抬头张望。“这个地方真是家燕的宝地,既能遮风避雨,又能随时飞出去觅食,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都不会打扰它们。”商户张先生说。
岛城动物保护志愿者张世平介绍,家燕本身比较干净,除了幼鸟外一般不会随地排便,即便排便也都会排在巢穴周围,且粪便外都包着一层薄膜不会弄得到处都是。为了卫生起见,张世平建议业户可以在家燕巢穴下方安置一块纸板或木板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它们已经很累了 记者注意到,整个市场二楼大厅共有近30个家燕巢穴,但市场上能够见到的家燕只有三四只,且个头都不大。对此,张世平分析,市区气温比郊区要低一些,市场业户见到的几只家燕是负责打前站“踩点”的,大部队还待在周边比较温暖的地方,等市区气温稳定了再正式“入住”。
王希明表示,家燕在野外以蚂蚱等昆虫为食,而在城区则多以蚊蝇等害虫为食,这也是家燕爱在农贸市场聚集的原因。
王希明说,也正是由于目前食物尚不丰富,家燕需要频繁起飞去觅食,体力消耗较大,“市民最好不要去惊扰它们。”
张秀芳今年清明节制作的面燕。
■链接
清明节做“面燕”花样还挺多 民俗专家介绍,早时青岛就有在清明节做“面燕”的习俗。相传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还将面燕称为“介推燕”。
“年年都是那几种花样,今年我想搞点创新,但是琢磨了半天发现还是传统样式最耐看。”老家莱西店埠镇的张秀芳女士每年都要做面燕,今年清明节期间,她又开始着手制作。张秀芳说,除了吃面燕,清明期间还要吃鸡蛋、鸭蛋、鹅蛋,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文/图 记者 景毅 鲍福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