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在滩涂上存在200多年,曾被人为砸成两段,30年后又被村民黏合在一起。近日河套街道开展“文化寻根”活动,工作人员发现了这块石碑。昨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块乾隆年间所立的界碑,见证了当地一件历史事件。
石碑距今已经200多年 沿潮东社区向东,约1公里处,界碑就立在胶州湾北侧的滩涂上。碑高1.5米,宽40多厘米,厚度20多厘米。碑头上写有“大清乾隆”,旁边还有一行隐约能看到 “海地坐落小东连西至界重立”字样,“至界”右侧稍下还有“徐至”两个小字。明代,徐氏族由云南迁来。1961年4月,潮海村成立了两个生产大队,此位东故名潮东。“制作界碑的石材取材于当地,从记载的内容看,这块石碑立于乾隆37年,距今已200多年。”河套街道原文化站站长刘哲传说。
村民重新黏合保护至今 “仔细看,界碑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断痕,这中间还经历过一段波折。”刘哲传说,上世纪60年代,石碑曾被人为砸成两段,虽然碑身被损坏,却没有人将其搬离,此后的30多年里,两块断碑一直躺在原地,并保存完好。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村民用水泥将两块断碑黏合,重新竖立起来,一直保留至今。如今这块石碑已被村民保护起来,成为当地历史变革的见证。“正是因为此,这次潮东社区‘文化寻根’之旅才有了意外收获。”街道办工作人员说。
见证当地真实历史事件 这里面还有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明中后期,为了防倭,政府开始实行海禁,继续延续古代摒弃沿海而重视中原的思想。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徐氏立潮海村时,整个胶州湾北岸滩涂皆归徐氏家族。根据潮海东社区前海路所保留的“清代胶州湾勘界碑”记载,明朝时期徐氏海疆范围:东至尚家沟小石滩,西至打碾石,南至铁骑山女姑口东西一线,北至土茔子。
乾隆壬辰年(1772年),宰相刘罗锅刘墉在山角村(今河套街道山角社区)刘氏族的请愿下(相传刘墉与山角村刘氏为同族),亲自主持胶州湾北岸几个村重新划分海疆,结束徐氏独享海疆的历史。“历史事件是真的,但许多内容被后人演化了。”刘哲传说。(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石启斌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