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元一口茶"的猖狂与警示

2016-04-10 12: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在大众旅游时代,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打起精神,认真对待每一起投诉,从根本上改善整个旅游生态。否则,只要宰客的土壤还在,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天价×”冒出来,而一个城市苦心经营的旅游品牌又背得起几次这样的黑锅?

  4月6日下午,有2名日本学生前往上海豫园景区游玩,被茶托带到附近的豫园茶馆喝茶。“结账时被告知茶费是48元一口。共消费了2100多元,二人的现金1000多元全部被强行掏空。”日本学生报警后,钱被退回。4月9日晚间,黄浦区官方通报称,已对上海仪科亭茶业有限公司(当事人自称“豫园茶馆”)立案查处。

  上海豫园茶馆的“48元一口茶”透出了浓重的“抢钱”味道。以“骗”开道,以抢收尾,中间贯穿的则是无赖逻辑。48元不是一壶也不是一杯,而是“一口”,怎么才算“一口”呢?一饮而尽和轻啜细品就收费不同?这种闻所未闻的计价方式背后,是想收多少就收多少的霸道。可堪庆幸的是,该事件得到了及时处理。看来,上海相关部门已吸取了哈尔滨“天价鱼”事件的教训。

  不过,“48元一口茶”事件在退钱之后,还需进一步彻查。一方面,该商家的经营范围中并无卖茶水,是否涉嫌超范围经营?另一方面,该商家宰客真的仅此一例吗?据报道称,茶托常常在豫园附近寻找不懂中文的“猎物”。相关部门应进行深入调查,确认有无其他吃哑巴亏的消费者,然后对商家依法从重处罚。假如仅仅退钱了之,同样会令上海旅游形象受损。

  宰客事件之所以频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商家违法成本太低。既然无良商家毫无底线地追逐利益最大化,那么就应该对其在经济上开刀。既然其以宰客为牟利手段,那么罚款数额就不能仅就某一次宰客来计算,而应与营业总收入挂钩,这样才能罚得他们痛彻骨髓,一辈子都忘不了。另外,对那些有宰客行为的经营者,也要列入“黑名单”,避免其换个地方继续宰客。

  对于受害者,除去为其挽回损失之外,还应有实打实的物质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给受到伤害的消费者以交代,也才能让更多消费者站出来,打击宰客行为。

  天价宰客事件在各地频频上演,正是在原始粗放的旅游环境中,监管失责的突出表现。在大众旅游时代,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打起精神,认真对待每一起投诉,从根本上改善整个旅游生态。否则,只要宰客的土壤还在,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天价×”冒出来,而一个城市苦心经营的旅游品牌又背得起几次这样的黑锅?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48元一口茶 警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