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中途被甩,手机连收骚扰短信 4月6日傍晚,那时正在下雨,市民王女士和3名顺路的朋友从万象城出发,通过叫车平台叫了一辆快车,目的地是市北区。很快他们就上了车,司机得知他们中有人要中途下车,立即生气了。王女士说,这时候车刚刚来到几百米外的401医院附近,就被全赶下车。
乘车的4人先后下车,没想到司机直接开骂,“他嫌我们关车门太用力,声音太大了。还要下手打关车门的朋友,我们人多拉住了他这才算完。”王女士说,他们随即投诉了这名司机。4月8日,他们等来的是一通相关人员而非司机打来的道歉电话,还有50元的赔偿。“我们要求开除这名司机,结果挂了电话就收到了大量骚扰短信。”王女士的手机里还存着这些信息,在8日上午10时03分,这个时间点就收到了数十条短信。
案例2
未及时付款,个人信息被公开 谢女士在2015年12月24日打车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据了解,她每天都会用叫车平台叫车,但没有绑定银行卡立即付款,而是需要手动操作付款。谢女士有时候在结束用车时就付款,也有时会等到第二天再付款。
这次用车她忘了立即付车费,第二天,她的手机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由于不认识这个号码,就没有接听。不久,有人加她微信,“上来就说,‘不付车钱就等着’。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是打车的司机,这次打车总共十多元,当时正好在忙,隔了一小时忙完之后付款了。”打车竟然遭到司机威胁,谢女士很不满,于是给这名司机1颗星的差评。
在这之后,谢女士就开始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纷纷谴责她“欺负专车司机”。后来谢女士才知道,原来是一名专车司机将她的电话公布了出去,说她不付钱。
案例3
乘客遭“人肉”,无奈换手机号 近期,同样因为没有及时付款,市民小张也遭到了骚扰,甚至还被“人肉”出具体的信息。“打车之后没有立即付款,因为关联的银行卡里没钱了。司机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好在开会,没有及时接听。司机就连续打来30多个电话,手机都没电关机了。”开完会,小张与司机取得了联系,两人就争吵起来,对方指责他要“赖掉车费”,小张觉得这名司机小题大做,付了车费后,向平台投诉这名司机。
让小张恐惧的事情发生了,很快,司机再次打来电话,“上来就直呼我的名字,还说出我的工作单位、身份证号,威胁‘给我好看’。”这让小张十分担心,再三考虑之后,决定换掉使用多年的手机号。
■分析
隐私“暴露”不敢“撕破脸” 使用叫车平台出行,如今成为了许多市民的首选,专车、快车、拼车……种类繁多。然而,随着从业者的增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近期本报热线接连接到投诉,平台叫车因产生纠纷而频繁遭遇骚扰。更让当事人纠结的是,司机掌握了他们太多的个人信息,让他们想维权又怕维权。对此,市民以及相关部门都呼吁叫车平台能够隐藏手机号码,以此保护乘客利益。
打车遭遇“奇葩事”,记者采访中还搜集到不少。有一位市民遭到一名司机的疯狂骚扰,短信、电话轮番上阵,起因是这名司机收到了差评,“但差评并不是我给的。”还有市民在用车过程中遭遇车祸受伤,叫车平台公司一直不出面解决问题,就让司机与他们联系处理,“我们想要按照乘客与租车公司的关系处理,但司机就想让我们谎称是朋友关系帮他走保险,我们又不想跟司机闹僵了,事情就一直拖着没解决。”
11日,岛城大学生小王在打车时还和司机发生了摩擦,起因是路线问题,对方对他进行言语威胁。“因为我拍他的车想要投诉,发生了争执,幸亏学校的保安大哥帮忙。”小王说,他报警求助,得到的答复是消费纠纷,没法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试图与带给这些市民麻烦的司机联系,饱受困扰的乘客们均毫无例外拒绝提供对方信息。他们有着共同的担忧:不知道这些“较真”的司机是干什么的,但知道对方掌握了自己的信息,诸如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等。
据了解,日常生活中市民常用的滴滴、快的、优步以及一些专门接送机场等地乘客的叫车平台,都曾发生过类似事件。有的市民希望向软件公司投诉,并要求辞退司机,后来发现“被开除的司机”仍在接单,“后来也想通了,如果司机知道乘客的信息,即使被投诉、辞退,也大不了从这家软件公司换到另一家。这种人真的不敢去惹,他们知道那么多,把他们惹恼了,可能麻烦更大。”一名遭受这种麻烦的市民向记者坦言,在向软件公司投诉的过程中,因遭受骚扰已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权衡利弊,还是选择息事宁人。
因为司机态度不好而给出“态度恶劣”评价的市民赵女士,遭到了司机打电话辱骂,她认为,平台叫车“应该是种不可替代的趋势”,确实提供了便利,但“软件公司还是应该主动限制那些态度恶劣的司机,不让这种人伤害了这个行业。”赵女士表示,隐藏乘客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避免类似事件出现。
■呼吁
利用虚拟号码保护乘客隐私 3月25日,中国消费者报联合山东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10省、市消协组织发布了《2016年专车消费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12.87% 的受访者在乘坐专车时或之后,遭遇过专车司机语言、电话或短信骚扰。有74.75% 的受访者认为,叫车平台公司有必要保护乘客的个人信息。
将司机与乘客“隔离”,杜绝司机根据乘客信息施展骚扰,已经有叫车平台行动起来。11日记者联系神州专车了解到,从2016年开始,为了保护乘客隐私,用车乘客与司机将使用虚拟号码联系,该号码只能司机与乘客在行程进行中拨打,行程结束即失效,之后双方可通过客服电话联系。而Uber中国区已经在北京使用系统提供的中间号码连接乘客和司机,滴滴出行也于去年年底在天津地区上线试运行虚拟电话“接驾专线”联通乘客与司机。
文/记者 韩小伟 实习生 刘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