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干旱的影响,岛城水库蓄水量持续减少。记者从市城市节水办了解到,为了节约水资源,岛城近年来不断增加中水的使用量,去年曾出台政策园林绿化必须使用中水。目前,青岛六区年中水使用量超过1.1亿立方米,这几乎相当于两个崂山水库的容量,其中近半数用于河道景观以及道路园林绿化用水。
海泊河每年用600万吨 作为市区内第一条利用中水的河道,2001年海泊河就开始将中水作为景观用水。12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市北区中央商务区附近的排水口看到,中水正在不断地输送到河道内,清澈度看起来跟自来水没有太大区别。
记者从青岛水务环境公司所属的海湾中水有限公司了解到,由于海泊河趁雨季前整治河道,抚顺路批发市场附近的出水口暂停,根据河道整修的相应需要,开启了市北区中央商务区附近的排水口。目前,每天约两万多吨中水输入海泊河,成为该河道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的来源。
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刘莉介绍,海泊河河道总长约7.8公里,有6公里范围用上了中水作为景观水。目前,海泊河中水处理厂的日处理力达到4万吨,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海泊河河道沿线共设置5处出水点,时下的海泊河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5点供水,每年用水600万吨,保障河道具有充足的水量。每年7、8月份,青岛将逐渐进入汛期,海泊河承担城市防汛的功能,中水输入也得根据情况而定。
18个取水点可供取水 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正晓说,目前中水主要用于景观河道、园林绿化、市政保洁、水源热泵、工业冷却、居民冲厕等,污水处理后的水进入中水处理系统。这些得到回用的中水,不能用于洗澡、洗衣服。
相对于自来水的价格来说,每吨一元钱的中水便宜一些,不少绿化公司都在使用中水。刘莉告诉记者,他们在各个中水厂内及中水管线沿线沿途设接水点,目前已经达到18处,每天有五六十辆车来回运水,用到了城市的道路清扫、园林绿化上。而且,青岛也有试点中水冲厕的小区,海泊人家就是其中之一。房屋建设时配套了双管道,其中一根就是中水管道,并且标注与自来水管道区分。居民冲厕就是通过中水来完成的。
目前,他们在运营李村河、团岛、麦岛、世博园中水净化厂,去年一年的中水量达到1500多万吨,按照今年的计划,这个数字将按照30% 的幅度增长。
一年用量近俩崂山水库 市城市节水办的张国辉介绍,岛城从去年开始加大再生水的利用,青岛六区一年的使用量已经超过1.1亿立方米,而崂山水库的总库容约56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中水使用量已经相当于两个崂山水库的量。而这些中水有5成以上用于河道景观和工业用水。就在去年用水高峰时,青岛还专门出台相应举措,使得园林绿化从自来水改用中水,保障全市的自来水用水需求。
记者从海湾中水有限公司了解到,省内其他地区也在推再生水使用。目前的中水再利用,也有相应的难点待突破。中水管网的配套就是其中之一,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目前,岛城的自来水管道达到2000多公里,可是再生水的管道只有100多公里,其中移交给他们运营的却只有30公里,权属的只有19公里,很多管线在地下成了“断头管”。
“以前愁卖,再生水绝大部分直接排放入海。”刘莉告诉记者,现在中水利用渐渐得到重视,但是管道又制约着中水业务的拓展。“有些用户有需求,但是管网无法到用户的所在地,而管网建设的投入又格外高。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管道的配套。”
文/图 记者 孙桂东
探访
育出“耐旱王”,靠天也能吃饱 岛城连续四年春旱,靠小麦良种、滴灌等有效抗旱保产
青岛是典型的半湿润易旱区,而今年又是连续第四年出现春旱,面对地里“喊渴”的农作物,青岛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早已冲到了节水抗旱的第一线。青岛农业大学培育的耐旱小麦“青麦6号”、“青麦7号”被誉为“耐旱王”。良种还需良方配,农技部门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也已经出现在大田作物中。
■良种
10年培育出“耐旱王” “现在是小麦生长关键时期了,水要是跟不上会直接影响粮食产量。”作为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以及国内抗旱作物育种专家,每当青岛出现旱情,林琪教授都会格外关注。
林琪教授介绍,整个山东省共有5000万亩小麦田,其中约40% 的旱地不具有水浇条件。旱地小麦平均亩产只有水浇地的一半,这严重影响了小麦总产量的提高。林琪在从事科研工作不久后就选择了一个“难题”作为自己的专攻方向,那就是培育旱地小麦新品种。经过10年的实验室与大田实验,林琪教授最终成功育成了高抗旱小麦新品种“青麦6号”、“青麦7号”。“青麦6号”在2009年就被列为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和直补品种。其独特品质使其在全年不灌溉、只“靠天吃饭”的状态下,也能获得大丰收。
2013年,青麦6号和其他小麦品种同时入选我国重大农业科技工程“渤海粮仓计划”,在第一年就创造奇迹,创下了实打平均亩产449.01公斤的优异成绩,被称为“神奇的种子”。现在,“青麦6号”被列为科技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示范区首推品种,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开辟了新路。目前,林琪教授的抗旱良种已经在胶州、平度、莱西、即墨等粮食种植区的旱地广泛种植,效果甚佳。
■节水
节水灌溉扩展到大田 12日下午,记者联系上青岛市农技推广站副站长李松坚时,他正在平度蓼兰的大田考察旱情。李松坚表示,今年是连续第四年出现春旱,旱情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尤其对小麦影响更大。”李松坚介绍,4月中旬小麦正处于拔节期,该时期对水肥要求都比较高,一旦跟不上就会影响成穗,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
为了应对常年缺水环境,青岛农技人员一直在大力推广抗旱技术。比如倡导种植户增施有机肥,扩大土壤蓄水蓄肥能力;节水设备上,农技人员积极推广滴灌技术和微喷技术。李松坚介绍,与传统的粗放型浇灌技术相比,滴灌技术能有效节水50% ,同时节约肥料30% ,更重要的是能显著增产并提高农产品品质。
不过由于滴灌技术比普通灌溉在设备成本上要高不少,目前主要是在瓜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使用。为了进一步扩大滴灌技术的使用范围,从5年前起,青岛农技站已经在平度蓼兰镇、莱西姜山镇、胶州洋河镇建立了3个核心示范区,探索大田作物节水灌溉技术。“今天我们刚刚在平度对比了采用滴灌和采用传统浇灌模式的小麦生长情况,结果非常可喜,滴灌的麦田长势喜人。”
■展望
周末将有一次有效降雨 科学高效的农业技术,在推广中也遇到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种植户的成本观念。林琪教授说,“农户往往考虑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但是新技术往往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单个种植户很难能接受。”
连续出现的干旱情况让李松坚等农技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前抗旱”的重要性。“这也是咱青岛农技人员都在向种植户倡导的理念,种植户必须提前准备,不能等狼来了才想起来造武器。”李松坚介绍,所谓“提前抗旱”就是指种植户根据土壤条件、水源分布、蓄水条件等客观因素,提前做好规划和相关预案。除了要提前选择种植品种,种植户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规划种植密度,不能总是一味沿袭一种种植方式。
“当时春旱也很严重,我们的旱地粮食产量有所下滑,但由于抗旱工作做得及时,水浇地粮食产量增加明显,最终粮食总产量比前一年大约增产10% 。”李松坚告诉记者,“11日我们刚和市气象局专家做了一次会商,气象部门预计本周末青岛会有一次有效降雨,届时我们会抓住这个机会借雨增肥,加强田间管理,为今年夏粮生产打好基础。”
■链接
山东8市喝长江水南水北调延长一月 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消息,南水北调2015~2016年度计划调入山东省水量6.02亿方,扣除沿线水量损失后,向枣庄、济宁、德州、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威海8个城市供水2.42亿方,向南四湖和东平湖补水2亿方,调水将持续运行至6月底。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水网联通优势,通过调江、引黄和调蓄,在山东省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防汛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近两年降水量偏少,南四湖水位接连告急,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向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调引黄河水、长江水,用于生态应急补水,使水位回到最低生态水位以上,基本满足了湖区各类水生动植物的最低用水需求,保证了南四湖生态链的完整和生物物种的延续。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开始调水,2015~2016年度原计划调入山东省水量6.02亿方,第一阶段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第二阶段为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扣除沿线水量损失后,向枣庄、济宁、德州、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威海8个城市供水2.42亿方,向南四湖和东平湖补水2亿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因为目前山东比较干旱,因此调整了调水计划,目前计划调水将持续到6月底。
1月8日位于枣庄市的台儿庄泵站首先开机运行,从江苏调长江水进入山东境内,经韩庄运河调水入南四湖向枣庄和济宁供水,并经梁济运河、柳长河调入东平湖。在为两座湖泊补水后,又分成两路,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干线向济南、淄博供水,并与胶东调水工程联合运行向潍坊、青岛和威海供水。另一路于5月初向北穿黄河经鲁北干线向德州供水。调水线路穿越全省13个市,全长1300多公里。
据《齐鲁晚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