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船长说鲅鱼那些事儿:吃鱼满口香收鱼像打仗

2016-05-04 07:01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每年的鲅鱼季,对于捕鱼船、收鱼船的船长来说,就像是一场大战,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战役。鲅鱼每日的行情波动,都牵扯着他们早已经紧绷的神经。每年的“五一”又是鲅鱼价格涨跌的分水岭,在这场鲅鱼大战中是旗开得胜,还是败走麦城,每一个船长都一个自己的故事。

  3条小鲅鱼做了3顿饭

  孙可芳的收鱼船上,船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在6个船员中,有4个人以前当过船长,在沙子口的收鱼船中,孙可芳船上“船长”的比例是最高的。在这段跟访的日子中,记者见证了这群老船长们的海上故事。

  在等待了四五天后,孙可芳的收鱼船终于开始收鱼。“光吃大头菜和茭瓜,连点鱼腥味也没有,大家都馋了。”厨师车承立说。当天收了400多斤大鲅鱼,大家分拣完大鲅鱼后,大副孙顺兴从其中挑出了3条破肚子的小鲅鱼和两条小安康鱼,准备做晚饭。记者后来才知道,船员们是因为记者跟访,才特意挑出几条小鱼来犒劳一下记者。孙顺兴片下了3条小鲅鱼的两侧鱼肉,然后又把内脏去除掉,剩下的鲅鱼头、尾和骨头都放在另外一边的盆里。

  因为猪头肉已经吃完了,船上只有大葱、姜和大头菜,厨师车承立就把这些剁碎了,掺在鲅鱼肉中在案板上剁起来,旁边几个船员围着看,大家纷纷议论着。“饭店里喜欢用各种调料来做鲅鱼丸子,我们在船上就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丸子,关键是船上的鲅鱼最新鲜,等会你就知道了。”车承立说。当略带有鱼腥味的鲅鱼丸子端上来,船员们纷纷品尝起来,然后抿上一口小酒,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神仙般的生活。“我们习惯了海上的生活,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当粗人惯了,你可能不适应,千万别嫌弃。来,再吃一碗鲅鱼丸子。”孙顺兴给记者又舀了一勺子鲅鱼丸子,一旁的摄影记者赵健鹏敬了孙顺兴一杯酒。

  剩下的鲅鱼头、尾巴和骨头,在次日清晨用大头菜又炒了一盘大锅菜,船员吃得都很香。剩下的大头菜炒鲅鱼头,在午饭时又热了一下,继续当下酒菜。4月23日中午有一条即墨的捕鱼船前来卖鱼,捕鱼船上的船员也是留了3条小鲅鱼当晚饭。“出海一周了,我们都还没有吃点鲅鱼呢,今天晚上也要改善一下生活。”一名船员说。在卸鱼时,记者看到捕鱼船上的厨师正在剁着白菜,白菜和鲅鱼肉要掺在一起当馅,用来包饺子。“以前鲅鱼产量大,我们出海时间长,因为怕吃腻了,厨师会变着法子做鲅鱼丸子、水饺、煎鲅鱼等,现在因为产量不大,吃顿鲅鱼水饺反而成稀罕事了。”船舱里的孙可芳说。

  每个船长都有本出海经

  在海上,手机没有信号,船上也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大家带的书也不多,在等待的日子里,船员们除了跟记者侃大山外,就是睡觉,生活过得很枯燥。曾经有一次,3条捕鱼船的船长,在对讲机里从晚上10点一直聊到了凌晨4点多,那天晚上海上风大浪大,记者听了一晚上3人 “相声”,也没有睡着。

  每一个船长,讲起自己出海的故事,都可以讲上3天3夜。大副孙顺兴今年51岁,是船上最年轻的船员,他出海30年了,在即墨当地干船长有四五年历史,曾经开过60马力的木壳渔船。“还记得当初收成好的时候,1991年,我出趟海能打回来3000斤小鲅鱼,当时船上有7个船员,到年底一结账,每个人能赚两三万元。”孙顺兴说,到了1997年,捕鱼亏本,赚的钱不够给船员发工资,他就卖掉了渔船。2002年,孙顺兴到了沙子口的收鱼船上干活。

  孙吉胜今年53岁,22岁出海,先后在即墨、青岛的捕鱼船上干活,1996年,他花了18万元买了条76马力的渔船,带着6个船员出海。从1998年海上的行情就不好了,捕鱼开始亏本。2012年,他把捕鱼船以3万元的价格卖掉了,之后就开始外出打零工,一年也能赚个四五万元。“咱也没有太多的手艺,只能出海,要是去工地干,一天挣100多元钱,还要租地方住,还不如出趟海。”孙吉胜说,等着孩子结婚后,自己就打算不干了。

  渔业资源匮乏让人触目惊心

  收鱼船上的4名船长中,孙可芳最为传奇。年轻时,他曾经开船跑了3天3夜,到长江口以东海域去打鲳鱼。因为每次都能捕捞到很多鱼虾,以至于后来有很多即墨当地的渔船,都成了孙可芳的“粉丝”,跟在他的船后面,孙可芳往哪边撒网,他们也跟着往哪边撒网。“当时的网具都很小,船也很少,我们在海面上经常能看到小鲳鱼、鲅鱼从水中跳起来。”谈起往事,孙可芳说。他最为感慨的是渔业资源的匮乏,让他有些触目惊心。“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百张渔网撒下去,能捞起上千斤鲳鱼。那个时候,7两重的鲳鱼卖1元多钱。秋天我驾船打鲅鱼和鱿鱼,多的时候,一个秋天可以打10万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渔船马力增大,海上的鱼虾产量有所减少。孙可芳说,当时在长江以北的海域鲳鱼越来越少,只有几百斤的量,已经形不成鱼汛了。到了1992年,一网撒下去捞上来的鲳鱼连100斤都不到了,在那一年之后,渔船再也不配备专门的鲳鱼网了。孙可芳告诉记者,曾经印象中产量很大的白鳞鱼、黄姑鱼、大小黄花等,这些年已经很少能捕捞到,就连带鱼都成了稀罕鱼。

  “五一”成价格分水岭

  “每年大鲅鱼都是最难收的,前些年,沙子口收鱼船在春天收鲅鱼中,经常有三成人赚钱、三成人赔钱、三成人持平。今年因为鲅鱼产量不算高,大部分收鱼船能赚些钱。”孙可芳告诉记者。

  “每年的‘五一’前,都是鲅鱼的价格高峰期,过了‘五一’,价格就回落,这已经成为鲅鱼行情的规律了。”孙可芳说,春天捕捞鲅鱼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秋天从9月份开始,可以一直延续到小年前后,时间更长久一些,不过,秋天的大鲅鱼这些年价格没有超过20元每斤的。“每年春天收购大鲅鱼是最难的事情,虽然利润比较高,但是对于每个船长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因为价格波动太厉害了,以前都有一船赚钱,一船赔钱的情况。”孙可芳说,因为青岛人钟爱鲅鱼,鲅鱼的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船长董福洪告诉记者,岛城大鲅鱼的价格高涨,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既有大家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也有海上渔业资源减少的因素。

  渔网越来越多鱼越来越少

  以前只知道在餐桌上品尝美味的鲅鱼,经过10天9夜跟着收鱼船出趟海,早报记者才了解到渔民风里来浪里去的百般滋味,更看到了真实的大海。捕鱼船在大海里到处寻找鲅鱼,收鱼船跟在捕捞船后面,百般讨好就为多买点鱼,以至于拿钱都不一定买到鲅鱼。其中的辛酸故事,也是记者难以想象的。

  在浩瀚的大海上,再大马力的渔船,也只是一叶扁舟,但是这些扁舟撒下的渔网却很广大。一条捕鱼船的漂流网有上千张,连成片有20多海里,因为渔网太多太近,收鱼船离着捕鱼船3海里也不敢抛锚。对讲机里经常会传来船长们相互吆喝的声音,大家都在抢地盘张网。捕鱼船为了多捞点鱼,昼夜张网起网,风雨无阻,在海上航行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捕上来的鲅鱼个头却越来越小,鱼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少。收来的鲅鱼,因为少得可怜,渔民们舍不得吃,想方设法地储存下来,而这些陆地上的人们很少知晓。

  一次记者看到渔民起网,大家拉了20分钟的渔网,只打了两条大鲅鱼。谈起海上的渔业资源,几乎所有的船长们都很忧虑,会不会有一天,大海里真的没有鱼虾了,而他们将何去何从?鲅鱼到目前为止,还无法人工养殖。会不会有一天买不到鲅鱼了,你想过吗?在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与人们的口腹之欲之间,这个两难选择上,或许每一个人都该好好思考一下。

  本版撰稿 记者 陈勇 摄影记者 赵健鹏

相关阅读

鲅鱼 老船长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