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防震逃生演练:长杆配"蛇眼"搜救无盲区

2016-05-06 08:09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5月12日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市北区公安边防大队、区地震局、区教体局等多部门在延安二路小学举行了防震逃生和救援演练。记者了解到,我市抗震救灾已形成由部队、志愿者团队、企业志愿者“三合一”,各部门和企业全力配合的应急保障机制,3000多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可随时供青岛市应急部门调动,应对地震或其他灾害。

  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张肖素

  长杆配“蛇眼”搜救无盲区

  5日下午3时30分许,随着“地震了”的呼喊声响起,延安二路小学的同学们纷纷钻到课桌下避难。 30多秒钟过去后,随着第一次地震过去,在校老师们迅速站在所有的楼梯口和大门附近,引导全校600多名学生在两分钟内撤离教学楼,来到空阔的操场上。“有人员被困,需要营救! ”接到学校的求救电话后,第一时间成立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调集了应急救援队伍携带各种装备赶赴现场。

  由于有人被困在废墟中,救援队员们拿出了“蛇眼”光学生命探测仪。一名队员手持 “蛇眼”来到废墟顶端,向两侧转了转,终端显示频上很快出现了三米开外的被困者的影像。“这种生命探测仪成本低,坚固耐用,特别适用于对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探查。”这名队员拧了拧直杆前端的鹅颈弯管,全彩色的液晶视频图像更清晰了。

  记者了解到,这样高科技的救援装备还有很多。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今年还配备了雷达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的主体部分放在废墟上,半径10-20米范围内人的肢体活动以及心跳、呼吸等,都能被雷达探测到。消防官兵告诉记者,平板控制终端还可以装上SIM卡当智能手机使用,并且有上网功能,可以将救援情况实时传递。

  武警边防消防是救援主力

  在现场,记者遇到了市北区公安边防大队教导员徐杰。徐杰告诉记者,市北区地震局救援队的20多名专业救援队员,平时都是市北边防机动中队的官兵——为了第一时间有效应对地震、泥石流、坍塌等各种灾害,有关部门出资80多万为机动中队的官兵们购置了各种装备,官兵们每年要定期举行几次救援演练,除此之外,大家还都受过卫生系统的培训,拥有专业的急救知识。

  记者了解到,从青岛到全国,现役部队已经渐渐成为应急救援力量的主体。“官兵平时吃住在一起,方便集中,而且讲究纪律和团结协作,吃苦耐劳,身体素质高。”徐杰告诉记者。在青岛,除了边防官兵之外,消防官兵也是应急救援的一大主力——支援抗击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行动中,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的官兵们就立下过赫赫战功。

  部队、志愿者、企业“三合一”

  活跃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还有青岛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蓝天救援队是一支民间志愿者救援组织,除了平时组织义务救援之外,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彝良地震、雅安地震等灾难救援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除了志愿者团体外,岛城的企业也编入了应急救援的队伍中。演练现场上,来自青岛亿和海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的地震应急救援队志愿者们也演示了如何初步抢救失去呼吸和心跳的伤者。“我们公司有20多名志愿者。 ”

  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我市抗震救灾已形成由部队、志愿者团队、企业志愿者“三合一”,各部门和企业全力配合的应急救援保障机制。 “我们现在有3000多人,可以随时调配,抗击地震灾害。 ”青岛市地震局副局长郭玉贵告诉记者。

  市民家中可自备各类应急救援包

  在市北边防机动中队的院内,官兵们打开了配备着的应急救援包:里面有一瓶矿泉水、压缩饼干等给养,除此之外,还有救援绳、火柴、蜡烛、应急手电和备用电池,还有应急手册和急救药品,大家可以对照应急手册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口处理等院前急救。记者还发现了扑灭初起火灾的灭火毯、防止吸入烟雾的面罩等物品。“应急包使用概率非常低,低到一生都可能派不上用场,但只要用上一次,就能救自己或救别人一生。 ”官兵们告诉记者。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