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之后,渔民前往下网的位置收网捕捞蚝艮。
蚝艮,它是鱼 蚝艮(háogèn)、泥蚂、海沙子以及末货是胶州湾特产,被称胶州湾“四小海鲜”,味道鲜美。可它们是如何被捕捞的呢?眼下正值蚝艮最佳捕捞时间,5月13日下午,记者跟随河套街道的渔民来到潮海西社区附近一处泥滩捕捞美味。据渔民透露,“蚝艮”的产量逐渐减少,价格走高,一斤不低于四五十元,最贵的时候卖到200元左右。
正值吃蚝艮最佳时节 “真是太新鲜了,我们这次过来就是专程吃小海鲜的。”5月12日中午,在河套街道一处渔家饭店里,市民王先生对几种美味一直赞不绝口。“尤其是这蚝艮,肉质太嫩了,嚼起来特别软。”
据介绍,蚝艮、海沙子、末货以及泥蚂被称为胶州湾“四小海鲜”,是胶州湾的特产。其中蚝艮是一种小鱼,长四五厘米,其肉质鲜嫩。采访中,高新区河套街道宣传办的石先生透露,蚝艮主要产地在河套周边的泥滩,一般春节之后就有渔民开始到浅海泥滩里去捕捞,但那时候的量非常少。
随着气温的升高,蚝艮的捕捞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农历的四五月份是捕捞量最大的时候。”石先生说,蚝艮的产卵期就在五一前后一周的时间,这期间的蚝艮正好有鱼子儿,不仅肉质鲜美,骨头也软,口感最佳。“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品尝,如今蚝艮一直供不应求。”采访中,一家渔家饭店的负责人隋全吉说。
脚踩厚厚淤泥下海捞 生长在海边的河套人,往往都有这样的童年轶事:每当退潮之后,泥滩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小孔,一群孩子光着脚丫,用脚底踩踏小孔的一侧,顺着水流溢出,一条小鱼游进手掌。但用这种方法捕捞的蚝艮数量特别少。近年来,蚝艮的捕捞一般都需要用到渔网。
刘赞友是高新区河套街道潮海西社区的渔民,祖祖辈辈就生长在海边,多年来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主要靠捕捞蚝艮。5月13日下午1时左右退潮后。刘赞友与几个同行各自穿上连体皮裤,然后背起塑料筐开始到泥滩捕捞。
记者看到,由于常年行走,泥滩里被踩出了一条长长的泥沟,几个人便顺着泥沟开始往前走去。期间,记者也穿上皮裤一起前往捕捞位置进行体验。这条泥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深,可很多的位置填满了淤泥,脚踩过就立即陷下去。记者目测,很多位置的淤泥深达30厘米以上,步行非常困难。
竹竿布网,潮水当帮手 沿着这条泥沟大约走出了两公里之后,一排排用竹竿插起来的渔网映入眼帘。记者注意到,这些渔网呈直角,两侧用竹竿进行固定,而在渔网相交处有都有一个网兜,网兜的网眼很小,捕捞到的蚝艮等海鲜就在这个网兜内。刘赞友和几个同行到达渔网处后便立即开始分散收网。
刘赞友将网兜末端的绳索解开,然后将里面的各类小海鲜一块倒出来,只见里面有小蟹子、虾虎、小虾以及小鱼等。刘赞友介绍,当中一种长度约四五厘米的小鱼便是蚝艮,也是他们捕捞的目标。刘赞友快速将这些鱼虾倒进了塑料筐内,然后将网兜末端绳索再次系上后开始到另一处渔网去收鱼。
刘赞友透露,他们捕捞蚝艮正是运用海水潮汐变化,在涨潮之前将渔网放置到泥滩里,涨潮后潮水携带着蚝艮等海鲜到达泥滩,而等潮水退去之后,不少海鲜就会被网拦截住,并游进网兜里,等潮水完全退去后,渔民便可以过来收网。不仅如此,刘赞友透露,根据他们的经验来看,蚝艮更喜欢小潮水,因为每次碰到大潮时捕捞的量反而大大减少。此外,这种捕捞方法除了蚝艮之外,还能捕捞末货,但因为海中末货越来越少,如今的捕捞地点从浅海转移到虾池。
一天仅捕几斤价格高 采访中,另外一位渔民也透露,如今浅海的海产品数量渐少,他每天通过渔网捕捞的所有海产品也只有十几斤,“这些海产品中不光有蚝艮,还有其他的鱼虾,所以每次回家都要专门将蚝艮挑拣出来,蚝艮也就几斤而已。”该渔民说。
刘赞友也介绍,蚝艮的捕捞量少,但因为味道比较鲜美,深受市民们喜爱,目前蚝艮等“四小海鲜”已经成为当地很多酒店的特色招牌菜。蚝艮比较“稀罕”,捕捞量又不大,因此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说实话,不光蚝艮,其他几样小海鲜也都基本上是没等送到市场就被周围的酒店给直接订走了。”一位渔民透露。
“量少所以价格高。”采访中,渔家宴饭店负责人隋全吉也透露,目前是蚝艮产量较多的时节,批发价格是四五十元每斤,但春节刚开始捕捞时,批发价格一度达到200元每斤。
此外,隋全吉说,近年来,随着红岛蛤蜊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四小海鲜”的名气也开始越来越大,因此市场需求增加,但货源却相对减少,因此相比以前来说不仅蚝艮涨价末货、海沙子和泥蚂的价格也不断攀升。目前末货每斤十四五元,海沙子每斤在10元到15元之间,泥蚂每斤在15元到20元之间。
■链接 四小海鲜其他成员
●泥蚂,它是螺 多生长在胶州湾沿岸的泥滩中,是一种泥螺,有手指头肚大小,颜色呈灰白色,外壳很薄。涨潮时钻于泥中,落潮后大多喜欢在平坦的水湾软泥中爬行,乍看上去像蜗牛,体软壳薄,味鲜美。泥蚂肉质鲜嫩,烹制之前一定要用清水搓洗数遍,尽可能将其中的泥及黏液洗掉。吃法有很多,可以“炸”(当地意即清煮)着吃,可以酱爆,也可以辣炒,炒菜时还可以加入,以增加菜的鲜度。
●海沙子,它是蛤 是一种很小的蛤。海沙子学名“兰蛤”,身体幼小只有0.3厘米左右,故又称“珍珠蛤”。海沙子口味鲜嫩,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海沙子外壳很薄,但个头太小去皮不易,捕捞后,渔民们多回家煮熟,去壳后才拿出去卖。海沙子在吃法上有很多,可以凉拌,可以炖豆腐,还可以加入玉米面做糊糊。沿海居民最常见的吃法是做汤。将拉瓜切成块状,加海沙子肉一起做汤,配上小米干饭,鲜香无比。
●末货,它是虾 是一种很小的虾仔,现在俗称“纳米虾”,身长只有五六毫米,肉眼看起来像白色线头,呈半透明状,前端有两个黑点就是眼睛。酒店里吃末货,多采用原汁原味,生怕略作加工便失了特色。清水煮开,放入新鲜末货,出锅后配以甜葱。葱也是要嫩的小葱,将葱白掰开,这样便于蘸取。掰开的葱白蘸着末货吃,鲜味降低了葱的辣度,那叫一个爽。除了原汁原味,还可以做汤、炒鸡蛋,口味因人而异。文/图 本报记者 徐新东
手记 味道鲜美,身影鲜见,四小海鲜,别说再见 5月12日下午,记者在河套周边饭店走访发现,“四小海鲜”因其独特的味道而深受顾客们喜爱。小海鲜味道鲜美自是不必多说,可获取方式也确实很不容易。顶着七八级的大风,随时可能会被吹倒;站在30厘米深的淤泥里艰难步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下,渔民们将美味带上岸以供市民们享用,这美味里也夹杂着渔民们的辛苦。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河套附近的农贸市场还发现,摊上销售的多是蛤蜊、海蛎子等常见海产品,但“四小海鲜”难觅身影。一位渔民称,由于小海鲜的量较少,仅仅在胶州湾周边就能消费完,所以很少能供应到市区。
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蚝艮鱼数量很多,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然而现在,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也未必认识。当地渔民表示,由于过度捕捞等问题,四小海鲜产量在减小。因此渔民和专家呼吁,要注意保护、合理捕捞,以便让更多的人尝到这些鲜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