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也越来越数字化,以往尘土飞扬、依靠人力肩扛手抬的施工场面已经被机械作业、电脑控制的景象所取代,工地现场处处彰显着科技范儿。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目前市内三区的建筑工地均已安装了视频监控。不仅如此,移动安全帽、实名制考勤等20多项高科技手段已在建筑工地上投入使用。
水循环一年节约成本3.66万元 昨日,记者来到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项目工地,该项目由青建集团负责建设,正在进行基坑施工。一进大门,记者就注意到,工地门口放置了两台打卡机,随着工人打卡,一旁的LED屏上清楚地显示了该工人的姓名、工种、工号以及所在班组。写字楼的打卡制度被应用在了工地上,工人也像白领一样要接受实名制考勤。项目经理宋鹏飞介绍,实名制管理便于掌握每日现场各工种数量及当日工人数量变动情况,而且让工人更有归属感。据透露,新机场项目也将采用该系统进行实名制管理。
以往提到工地,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钢筋混凝土、噪声、扬尘的场景。可在这里,记者看到的却是一派干净、整洁的“绿色工地”。宋鹏飞向记者揭示了背后的“秘密”:“这都是由于我们项目部采用了地下水三级沉淀系统。 ”原来,在工地的西南侧设置了一个小型的沉淀池,雨水和地下水经基坑周围的排水沟汇集,在这里进行完三级沉淀后,会流入基坑周边的自动喷淋系统,只要扬尘高度超过0.5米,就会喷淋降尘;不仅如此,沉淀水还有其他用处,工地上的卫生间采取人体感应系统,利用沉淀水进行冲水,现场道路及花草也使用沉淀水进行养护,避免水资源浪费。据统计,去年一年,该项目累计利用地下水及雨水共计7312立方米,节约成本3.66万元。
167个工地安装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是我市房屋建筑工程正在推广使用的一项新技术,记者看到,在该项目的出入口、主要材料加工区、主要通行道路以及塔吊上都已经安装了摄像头,通过监控可实时跟踪工况进度及在岗人数。此外,一种新型安全帽无线视频监控也被应用于此项目,安全员头戴这种前置摄像头的特制安全帽,帽下连接一个信号收发器,安全员随走随拍,通过收发器将拍下的现场图像发射到电脑上。“以前检查时候还得同时记录,戴上这个以后,走哪拍哪,回去可以随时用电脑查看,不会漏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该项目安全员杨承志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应用了BIM、钢筋模板支护等20多项高科技手段。
目前全市已有167个建筑工地纳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市内三区全覆盖。市城乡建设委负责人表示,施工现场监控平台均联网至全市监管平台,实现了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全时段、全天候的监督,提升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记者 傅春晓 实习生 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