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沙、碳滤、多级精滤、灭菌系统、终端钛滤……饮用矿泉水时,我们只需要拧开瓶盖这一个动作,可谁又能想到,加工一瓶矿泉水却需要经过这么多工序呢?陶炼,崂山矿泉水仰口生产基地经理,在矿泉水生产一线度过了14个年头,这些年来他与员工同吃同住,将爱岗如家演绎得淋漓尽致,由其牵头解决的矿泉水生产过程中溴酸盐控制难题,填补了该行业关于溴酸盐控制设备改造方面的空白。
每周只回一次家 早晨上班去单位,傍晚下班回到家,周末夫妻共休闲……这本是绝大多数都市白领正常的生活安排,但对陶炼来说,每天都能与家人团聚的生活却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今年54岁的陶炼,在崂山矿泉水仰口生产基地工作了14年,这些年来,若无特殊情况,他仅在周六下午2:00到周日下午2:00这段时间才能与家人相聚,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所热爱的岗位。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老陶天天与大家同吃同住,始终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就冲这一点,我佩服他!”同样在仰口生产基地工作多年的崂矿员工宗绪朝告诉记者,陶炼在基地里是出了名的爱岗敬业,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只需要把握好车间的整体动态,确保生产线高效运行即可,可是陶炼总是精益求精,亲力亲为地带领大家工作。“老陶经常凌晨2:00到车间巡检,别看他平时不声不响,可一旦进到车间,那两只眼睛就跟放光似的。”宗绪朝表示,看到陶炼的行为,整个生产基地的员工都被带动起来,他带领的仰口生产基地团队,多次获得青岛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金牌团队”“先进集体”等荣誉。
记者了解到,2002年陶炼被调任至仰口生产基地,第二年冬天,天气格外冷,当时基地气温已经降至零下12摄氏度。“基地共有三口井,但冬天仅1号井正常运行,那年1号井到基地的某段管道被冻住了,直接影响到生产。”陶炼告诉记者,1号井到基地的距离共有1000多米,在无法直接确定哪一段管道被冻住的情况下,只能一段一段排除。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他与基地的老师傅们顶着零下12度的严寒到山上巡检,仅用两天多时间就找到了冻点,做好融化处理后,确保了正常生产。
填补行业空白 2009年,矿泉水新国标中增加了对溴酸盐指标的控制要求。“新国标出台之前,溴酸盐在矿泉水生产过程中向来难以控制,当时业内没有现成资料可供参考,想要达标我们只能靠自己。”陶炼说,在公司技术总监提出想法后,他带领基地维修、工艺人员共同攻关,利用闲置物资自行设计和制作了一套水处理设施,经反复试验,仅花费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矿泉水生产过程中溴酸盐的控制难题,从而填补了矿泉水行业关于溴酸盐控制设备改造方面的空白,并向青岛市饮用水生产企业无偿推广。
“主持新引进的18000 BPH全自动瓶装水生产线安装、调试,并对相关缺陷进行整改是老陶对公司做出的另一大贡献,每年可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约251万元。”宗绪朝告诉记者,2011年12月公司新引进了18000 BPH全自动瓶装水生产线,按照生产计划,该设备要求2012年1月就要投入使用,基地仅有两个月的调试时间。为此,陶炼再次担负起这一艰巨任务,通过高效组织,周密协调,强化员工培训,在规定时间之前就完成了整线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顺利投入生产运行。
宗绪朝还表示,该生产线出厂时设备运行效率仅为85%,这一数字在当时已经处于行业前列,但陶炼并不满意,他率领新的团队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设计、安装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通过持续改善,这条新生产线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稳定率达到95%以上,最高达到99%,比世界最高水平的进口生产线设备运行效率还要高5%-10%,设备制造商纷纷为其点赞。
坚持就是一种力量 聊起工匠精神,陶炼谦虚地说,自己在基地这些年并没有做什么大事,如今被同事所称道的,在他看来不过是自己的分内事。“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坚持,这么些年从未做过半途而废的事情。”陶炼告诉记者,自己经历了崂矿最艰苦的一段时间,当时很多老同事纷纷改投其他饮料公司,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如果当时与别的同事一样,待遇可能会有很大提升,但他愣是坚持了下来。
“那时候车间条件跟现在没法比,进去一会儿衣服就可以挤出水来,但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对基地有感情了,实在是舍不得离开。”陶炼说,自己的人生信条就是坚持,能够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基地这片热土上,他很荣幸。 记者 衣涛 摄影报道
相关专题:
寻找“青岛工匠” 弘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