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昨日上午,崂山南麓,太清湾北岸、老君峰下太清宫,中国道教协会、20余个省市道教协会的百余名高道大德齐聚一堂,2016“崂山论道”拉开帷幕,开启中国道教传统文化研究盛典。据悉,2016“崂山论道”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度挖掘、整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崂山作为中国道教名山的文化风采和独特魅力。
道家经典音乐倾情上演 据了解,2016“崂山论道”由祈福音乐会、“崂山论道”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专题研讨、常务理事会、道家书画艺术展等板块组成,邀请顶级道乐艺术团体来青精彩演绎,全国享有盛誉的道教界人士和文化学者齐聚青岛崂山,探寻道家思想与智慧,拓展、丰富崂山道教文化内涵。祈福音乐会率先于11日晚举行,音乐会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入道教文化中的仪式仪规和舞蹈、音乐等基本元素,使音乐会呈现出一种新颖独特的意蕴和强烈的震撼与大气,由代表道乐最高水平的道乐团——上海城隍庙道乐团与苏州姑苏仙乐团鼎力演出,同时还有崂山道乐团、青岛市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倾情表演,为广大岛城市民呈现了一场道教文化演艺的视觉盛宴。
在昨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致辞,围绕《道德经》的当代诠释、道教洞天福地与环境保护、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刻阐述。随后,中国(崂山)道家文化书画院在崂山太清宫弘道院揭牌。揭牌后,书画院迎来“浸润国学文化·感悟崂山道风”首场书画艺术展。
道法自然以保护生态 在“崂山论道”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们对《道德经》展开了当代诠释,不少专家认为应该用 《道德经》中老子的“生态文明论”来保护现代生态,治理现代生态。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才能改善环境与建成‘生态文明’的思想体系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教授葛荣晋认为,当代人提出了各种方案,诸如 “以科学技术”、“以植树造林”、“以控制汽车尾气”、“以制定各种环保法律”等措施,努力拯救被人破环了的生态环境。这些办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治标不治本。当代人忽视了从老子的哲学价值取向角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拯救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这才是一种根本性的治理之道。老子以他锐敏的哲学智慧,进一步从人生价值观的高度,提出了治理生态环境恶化之道。他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道法自然”和“治人事天莫若啬”的价值观念。在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文化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刘仲宇认为,《道德经》中,老子认为自然要求尽可能地节约,减少生命元素的损耗,即是对生态采取保护和培育的态度,提倡“宝精啬气”,必从筑基开始,保护生态。
道教文化融入旅游发展 崂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是道教发源地之一。在论坛上,也有专家对崂山如何借助道教文化的力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我们应该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发掘起来,让人们在旅游观光中去体验。蒲松龄的故事里有好多关于崂山的传说,我们应该多多赋予景点人文特色,这样才能让人们在观光的时候记住历史,传承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道教文化研究专家熊铁基教授认为,道教的“洞天福地”将幽深静僻的自然风光与意境丰远的人文景致完美结合起来,不仅成为道教信徒向往的圣地,而且还强烈地吸引着广大祈慕神仙的人们前来虔诚地祈祷和祝愿美好的未来。景区可以将传统文化、道教文化与旅游等结合起来,使得大家在感受人文风光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承传统文化。
近年来崂山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保护,特别是对大批道教名胜古迹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深度挖掘崂山道教历史文化内涵,推出一批享誉全国的道教音乐影视经典艺术作品,将崂山自然风光与道家人文积淀相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崂山主体文化。“崂山道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渐成崂山文化旅游高端品牌,而近年来关于东晋高僧法显《佛国记》的学术研究,更是将青岛崂山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记者 孙静芳 通讯员 战莉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