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院中收获野生崂山林蛙群 或揭开物种玄机

2016-06-13 13: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今年的‘天鸡’又多了不少。”

  58岁的姜代全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把眼前的一幕说给朋友听,全然忘了此时还不到凌晨5点。6月初的凌晨,还微带着寒意,穿着一件短袖汗衫的他却兴奋得满面红光。

  姜代全是北宅街道河东社区人,该社区位于崂山九水林区太白峰山腰,“天鸡”原本是当地溪流中随处可见的动物,最近几十年却日益稀少。但最近6年,“天鸡”在姜代全自家院子里成群出现,且逐年增加。

  “‘天鸡’是当地人的俗称,也就是这几年咱们常说的崂山林蛙。”岛城野生动植物专家王希明说,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大规模野生林蛙群,其背后的科研价值不可估量。

  ■记忆 “天鸡”,老天爷派下来的宝贝

  进出北九水的路上必然经过河东社区,此处处于北九水的外三水,社区北面就是太白峰,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去处。行至此处,不免感到空气清冽,神清气爽。

  “退回去几十年,这里水资源很丰富,到处可听到山溪潺潺。”58岁的姜代全是土生土长的河东人,在他对儿时戏水的回忆中,经常冒出“天鸡”噌地一声从水流中蹦出的画面。“咱当地人都管它叫‘天鸡’,身体只有7~8厘米长,比常见的青蛙小,背部夏天土黄色,秋季气候变冷变为深褐色。”姜代全比划着。

  在当地人看来,这种“天鸡”能吃林下的害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一辈传一辈,都说是老天爷派下来专门吃虫子的‘天鸡’,神灵的东西哪有敢碰的?”在姜代全的记忆里,当地居民对“天鸡”的敬畏心理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打破。“那时实在没有东西吃了,才有人抓‘天鸡’烤着吃。起初听说,我们都很吃惊,还警告他小心遭报应。”

  在姜代全的记忆中,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天鸡”的身影越来越少。到最近十几年,“天鸡”更是难觅踪影。随着物质生活好转,已经没有人再要靠“天鸡”来填饱肚子。对于“天鸡”减少的原因,土生土长的姜代全有自己的见解,“‘天鸡’最喜欢潮湿的环境,可这些年持续的春、夏季气候干旱,山林缺水,林下水土流失也在加快。”  

  ■缘起 野生崂山林蛙意外“回家”

  2009年,姜代全承包了河东社区北山最高处的100公顷山林。这里林木茂盛,人迹罕至。他在此安家落户,并投入资金,挖地建池。当初只是想复建一个略显完善的山林、水土小型生态体系,没成想却有了意外大收获。2010年3月初,水池上的表层冰层化开,姜代全意外发现了几只水下的蛙影。“一开始还以为是青蛙,可细看又不对,这小东西明显比青蛙小得多。”姜代全起初没联想到儿时的“天鸡”,与邻居聊天时被一句“难道是‘天鸡’”才让他对上了号。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高级工程师王希明是较早一批赴河东社区“鉴宝”的科研专家。这位山东省野生动植物的权威早在1984年就读山东大学野外实习时,就曾随山东大学卢浩泉教授一起做过崂山蛙类普查。“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脉,当时的科研界也已经注意到林蛙在山东也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尤其是烟台的昆嵛山和咱青岛的崂山。”那一年,王希明和其所在的普查团队在北九水曾发现少量林蛙零星分布。体长7厘米至8厘米、体重30克到40克,不到青蛙体重的一半、春天天气寒冷时呈褐色,夏季转暖后肤色逐渐变淡为土黄色甚至透明、在林地间大量分布……这些特征无一例外说明,被河东人祖祖辈辈称呼的“天鸡”,就是崂山林蛙。

  ■意义 小林蛙背后的“新物种起源”

  自打6年前发现林蛙后,姜代全就变成了林蛙守护人。他以一年挖一个水池的速度,在院子里为林蛙“跑马圈地”。目前建好了六个,总蓄水量已经达到300立方米。“光建水池,这些年就花了50万。”姜代全有时开玩笑说,自己真是拿钱“打水漂”。而在一批批来此参观的专业人士看来,正是这些水池有效拦截和收集了水流,让山水尽量驻留在山上。再加上这处山地地势高,自然风貌得到了保护,才能让大量林蛙在此安家落户。

  10余年来,崂山林蛙在北九水、大河东等地被陆续发现过,但分布零星,数量稀少,甚至就连30多年前山东大学组织的那次蛙类普查,也仅仅发现了50余只的小族群而已。而目前姜代全家六个水池里密密麻麻的蝌蚪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林蛙王国”。

  如此大规模的野生崂山林蛙群让王希明成为这个院子里的常客,他正在着手完成一个市林业局有关崂山林蛙的科研项目。他努力用中学生物课本上“门纲目科属种”此类简单的知识让记者听明白。“上世纪90年代,科研界已经确定昆嵛山的林蛙与中国林蛙同科同属但不同种,所以命名为昆嵛林蛙一个新的物种。此前对崂山林蛙的研究有限,现在来看是同科同属,且是中国林蛙的一个亚种。”至于是否可和昆嵛林蛙一样被视为新物种,太白峰上出现的这群野生林蛙将成为重要的研究依据。“等我们提取它的DNA,经过科研单位做全面对照分析后就可揭示它与其他林蛙的亲缘关系。从目前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来看,崂山的林蛙与东北地区的林蛙有显著的不同,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物种。”王希明说。

  崂山林蛙原本是崂山的宝物,应该还给崂山。只不过,这是一篇关乎科研攻关、种群繁育保护、野外栖息地环境修复等一连串环节的大文章,写好这篇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情。

  科普

  我们不知道的林蛙


  崂山林蛙还很“痴情”。林蛙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水中生活阶段是在较深的水域中进入冬眠状态,以度过寒冷的冬季,一般从10月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此时的林蛙多群集于水下穴洞之中,不进食,新陈代谢降到极低水平;陆地生活阶段是春季冰雪溶化,水温变暖时,冬眠的林蛙渐渐开始活动,随着水温和气温的升高陆续上岸。此时的雌雄蛙体生殖腺均已成熟,在温暖的浅水池沼河流中“抱对”和产卵、排精,在水中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林蛙完成生殖活动后,即进入陆地山林的草丛或灌丛中,开始陆地生活。

  王希明介绍说,雌雄林蛙“相互拥抱”在一起的时间可长达两个多月,这段期间都是昼夜“拥抱”不分开,连觅食都顾不上。真可谓情意绵绵。

  小林蛙捍卫崂山大生态

  林蛙成体主要以昆虫为食,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一只林蛙每天可捕食各类昆虫50~120只,多至300只,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有害昆虫,如夜蛾幼虫、粉蝶幼虫、尺蠖、叶蜂、苍蝇等农业害虫。因此,人类把林蛙称为森林的"卫士"、农业的“良友”。更有意义的是中国林蛙在完成生殖开始上陆地生活的时候,正是昆虫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昆虫的休眠期,也正是林蛙的冬眠期,因此,它对控制昆虫的大量繁殖发展进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崂山林区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动物之一。没有林蛙的生存,崂山森林害虫会大量滋生,崂山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就会黯然失色。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