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已作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创新措施,近年来在全国遍地开花。昨日,“2016·青岛中国PPP论坛”正式开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分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论坛主题为“PPP与新型城镇化”,旨在搭建学术界、政策界和实践界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实践经验和最佳模式的分享,探索破解当前我国PPP领域的难题和瓶颈,进一步推动我国PPP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自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位资深专家,聚焦PPP与新型城镇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家企业代表出席。
论坛设四大模块
“2016·青岛中国PPP论坛”云集了全球众多资深专家,以及全国各地的相关人士,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家企业代表出席。
论坛历时两天,设立了四大模块讨论。包括“中国专家纵论PPP与中国新型城镇化”“海外专家纵论中国PPP与城镇化”“中国PPP模式三方对话”“中国PPP模式创新发展平行分论坛”。其中分为三个平行论坛,分别为“PPP制度顶层设计及立法”“PPP模式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以及“PPP融资模式创新发展”。
PPP论坛“定居”青岛
据了解,论坛为我国借鉴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探讨通过PPP模式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为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中采用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路径等,提供了一次高规格的交流平台。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PPP模式推广应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政府也加大了相关项目的推进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同时,我国在PPP模式的推广中也面临一系列挑战,社会各界对其理解和认识也还存在一些分歧,各地实践探索中的一些经验亟待提炼、总结和分享。为了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助力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健康发展,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分别与联合国欧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决定依托清华大学成立PPP研究中心,并每年在青岛举办“中国PPP论坛”,致力打造我国最高层次、最高水平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专业交流平台。
我市建立PPP项目储备库
青岛的PPP发展情况如何?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从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角度,通过加快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公开征集项目,发起设立PPP发展基金等措施,为社会资本参与我市PPP推广运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征集PPP项目86个
目前我市积极建立PPP项目储备库,已完成第三批项目的征集和识别工作,三批共征集项目86个。我市已储备的PPP项目估算总投资2420亿元,其中公共基础设施类总投资为689.5亿元;社会民生类为352.6亿元;交通运输类为1272.7亿元;市政工程类为105.2亿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其中胶州湾岸线政治工程等3个项目已经完成采购,进入实施阶段;地铁1号线工程已经完成社会资本方招标,红岛至胶南轨道交通工程13号线二期等17个项目已获得批复或进入联合审查阶段,另有数十个项目正在组织编写PPP实施方案,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记者在青岛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重点推介项目中看到,青岛市应急救援安全文化基地、青岛市青少年生态素能培训基地、青岛市公共卫生中心、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建设工程、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市立医院东部院区二期建设工程、弘诚体育场升级改造、黄岛区文化科技博览中心等项目均在册。
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力度,青岛市采取多项针对性措施,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优化项目实施条件,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提供更多保障。
一是简化审批流程。由市政府授权相关部门牵头,会同各部门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及专家,对PPP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联评联审,全面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工作,避免对已通过内容在后续规划选址、用地预审、项目立项等一系列审批环节进行重复性审批。二是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将PPP项目中政府负担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在中期财政规划、政府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加大项目执行保障。三是发起设立PPP发展基金,有效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近日,青岛市面向全国公开征集30多家社会资本方,拟发起设立不低于1000亿元规模的PPP发展基金,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一期征集PPP发展基金已经全面展开。四是规范项目实施方案审批程序。为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市政府已授权市财政局履行市级PPP项目实施方案批复职能,市财政局将在规定时间内加快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依据审查结果下达批复,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PPP模式
又称为公私合营模式,即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PPP应大胆实践
PPP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解决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有效途径,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因此,对发展健康PPP提几点建议。首先,要明确政府在PPP中的主体责任;第二,要明确适用的领域,并不是所有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都适合引入PPP。这里面可能在适用范围里也要考虑,包括主要针对准公共产品的领域,可能更加合适,比如所谓的俱乐部产品类型的;第三,保障公共价值。第四,激发市场竞争。
PPP解决公共服务短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在个人消费领域,所有的生产资料已经处于全面过剩的状态。但是,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状态。比如说我们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看病难、进养老院难、进幼儿园难、空气污染,还有水资源的污染等等困扰着我们。这主要因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而财力不足,就导致了供给严重短缺。因此,推行PPP模式是扩大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
如果我们能够把PPP的模式引进来,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改变我们的公共服务短缺的状况,包括交通、环境、市政、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可以解决。
解决融资并提高效率
中国的城镇化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和金融的创新来加以支撑。而PPP模式除了解决融资问题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运作和运营的效率。
在推行PPP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制度性的问题需要重视。首先,融资品种的不足,使得我们很多项目的融资和项目的回报期匹配不一致,给项目运营本身带来很多现金流的问题;第二,要改变对私人企业的一些观念性的提示,比如市场普遍对私人资本的融资具有一定的提示性的,这样PPP项目很难成功;第三,必须要解决好参与PPP项目对企业特别是对私人企业的收益权和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原有投融资模式不可持续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为何要引入PPP模式?因为原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现在要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更加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绿色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是金融,金融体系长期靠银行贷款支持基础设施投融资,期限也不匹配,而且流动性受限。因为随着金融体系越来越开放,人民币要走向国际,所以我们必须发展为基础设施融资寻找新的方式,同时要解决政府债务过高的问题等。PPP应该在这个时候适时提出有它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制定国际标准更好推广应用
我们目前制定了国际的PPP标准,它是基于国际最佳实践。为什么建立这一标准?因为现在的成员国他们自己有各国的一些最佳实验,他们会和其他国家交流,或者是阅读一些相关的文件,或者说了解由其他国家所开发的一些工具包,或者了解哪些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从中选择一些他们觉得合适的模型,但仍避免不了决策错误。所以我们广泛认识到我们需要改善在指引方面的工作,来提升PPP项目的能力。
事实上,PPP有全球的高度共识和本色,可以做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可以在全球更好地推广应用。而且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制定标准。
提升透明度降公共服务成本
日本PPP一开始是以PFI发展形式出现的,即融资项目。PFI对日本现有体系的影响很重要,为什么日本政府要引入这样一个方法?是因为要提升透明度。另外可以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
从日本17年经验中,可以看到公租房是一个很重要的份额,学校的餐饮、大学、政府办公大楼、医院、停车场、火葬场等,有很多设施和服务都是通过PFI。日本已经有613个PFI项目,还有很多PPP项目。在日本,PFI/PPP项目大部分都是社会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现在日本政府也非常愿意去尝试使用在社会基础设施上,比如港口、服务、画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