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隧道5年通车5300万辆次 通行近2亿人次

2016-06-30 07:07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早报讯 累计通车5300万辆次,通行近2亿人次,安全责任事故为零,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全国领先……胶州湾隧道是我国第一批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的海底公路隧道,自2011年6月30日投入运营以来,经受了多次通行高峰和突发事件的考验,安全运营1827天,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青岛胶州湾隧道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为下一步增建青黄两岸新通道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隧道的开通极大便利了东西两岸通行,在交通利好的带动下,我市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在悄然改变并逐步优化。

  改变>>>

  坐隧道车到市区买菜


  家住薛家岛的67岁老人林栋梁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来一趟市区,吃完早饭后约着老邻居到公交枢纽站一起坐上隧道公交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团岛早市,买点新鲜蔬菜和海鲜,来回不过4块钱。这事要是放在5年前,他压根就没想过。在之前的60多年里,林栋梁到青岛市区的次数屈指可数,用他的话说:“去一趟得坐轮渡,来回倒腾差不多一天,太麻烦了。”不过隧道开通后,公交车的通行彻底改变了他的日常生活,去团岛来回一小时就够了,有时他甚至早起坐车过海买早餐。

  隧道的开通,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更是人们的生活。“这种改变,我们体会最深。”双星集团文化平台总监郭林介绍,隧道通车后,不少企业纷纷搬迁到西海岸,也为双星的战略转型和空间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2014年1月16日,双星总部从青岛市区迁到了西海岸新区,加速了双星环保搬迁、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发展,与此同时也给员工的生活带来改变,交通的便利,大大缩短了员工的上下班时间,现在集团每天有200余人进出隧道,还有很多员工看到西海岸的发展前景,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稳定了员工队伍。郭林说,将来随着地铁的开通外加隧道,提供了多元的交通方式,加快了西海岸的旅游发展,也为双星今后开展工业旅游项目带来发展机遇。

  历程>>>

  5年来通行近2亿人次


  作为我国大陆第一批开建的海底公路隧道,胶州湾隧道工程于2006年1月获批,2007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青岛国信集团坚持“百年工程、质量第一”的理念,采用主隧道加服务隧道的“三洞”建造模式,攻克了水文地质异常复杂、覆盖层超薄等一批世界性难题,经过近4年夜以继日的奋战,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项目建设创出了海底公路隧道工程领域开挖跨度最长、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单位造价最低的多项纪录。在隧道运营过程中,胶州湾隧道创建了“一个监控中心,三点分段值守”的应急值守模式,大幅提高隧道内的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救援到位时限标准从10分钟降低至5分钟以内。在隧道中段海底82.8米深处的值守队伍,被誉为“青岛市海拔最低的应急值守队伍”。

  在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保障下,胶州湾隧道自2011年6月30日通车以来,始终保持了全天候安全畅通,截至2016年6月29日,安全运营1827天,累计通车5300万辆次,通行近2亿人次,经受了多次通行高峰和突发事件的考验,一般交通事故发生率远低于国内同类项目,所有交通事故和违章事件均得到了及时处置,确保了隧道安全畅通。

  影响>>>

  加强东西两岸经济联系


  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公司运营负责人张震介绍,进入6月份以来,胶州湾隧道车辆通行量达到5.3万车次,其中公交车占了1800车次,在出行规律上,基本是早上从市区前往黄岛区的多,下午4点到6点,出现返程高峰。隧道开通之初,车流量在1.6万车次左右,这5年来,基本按照16%的年增长率增加,其中在今年五一期间达到最高峰,通行车辆达6.7万辆。在2012年、2014年、2015年每次降低通行费后,隧道的通行量都出现了增长,特别是2015年第3次降费后,再加上新冠高架通车,形成了比较完善便利的交通网络,增量更加明显。

  隧道的通车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根据北京城建设计院出具的胶州湾隧道后评价报告显示,胶州湾隧道通车明显改善了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之间的交通运输条件,市南区到西海岸的距离由87千米缩短到31千米,减少了64%,形成了主城区半小时、城市全域1小时的岛城交通圈,有效满足了市民市内出行需求。

  黄岛区副区长顾清弥介绍,胶州湾海底隧道开通后,使青岛市区和黄岛真正步入了同城时代,环胶州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显著增强,也为黄岛区带来了人流、物流、财流等。经测算,位于主城区的市南区、市北区与西海岸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都增加了3倍以上,有力地改善了西海岸投资环境,助推了西海岸新区的跨越发展。(记者 吴帅)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