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孵化海鸥从青岛出发 将在三亚安家并放飞

2016-07-24 08:41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海南三亚为重现鸥影翩翩的美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于今年3月启动了“海鸥生态修复项目”。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从青岛“邀请”一批海鸥安家海南,三亚林业部门向青岛林业部门发函,请求在海鸥南迁过程中予以协助。在两地林业部门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前天上午,44只海鸥从青岛乘汽车启程,预计今天就将到达海南三亚,并于近日在当地放飞。这些在青岛孵化的小精灵,将成为连接青岛与三亚的友谊纽带。

  三亚启动“海鸥生态修复”

  “我们这个协会主要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记者辗转联系到三亚“海鸥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边老师,边老师告诉记者,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近几年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很多活动,“海鸥生态修复项目”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正在三亚大小洞天景区进行海鸥放飞前的准备工作。”边老师介绍说,今年3月11日,在三亚政府部门、爱心企业、动物保护专家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海鸥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中,三亚林业局动植物保护站办公室负责人,专门针对如何推动“海鸥生态修复项目”展开研讨。边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从网上媒体了解到,1994年,青岛发起挽留海鸥计划,在媒体和众多热心市民的努力下,原本只有2000只海鸥的青岛如今拥有了数万只海鸥。在挽留海鸥活动中,张世平作为志愿者一直参与其中。

  两地联手 海鸥“搬家”

  三亚 “海鸥生态修复项目”启动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立即与张世平取得联系,

  并 派 出专家组到青岛实地考察。经过商讨研究、实地勘察,首批海鸥的繁育场所设在三亚大小洞天景区,三亚“海鸥生态修复项目”由此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各地的海鸥救助、研究机构和志愿者纷纷向张世平提供协助,支持三亚

  的行动。青岛、三亚两市的林业部门了解该项目后,也给予大力支持,为海鸥的检验检疫等提供了诸多便利。该项目将聘请海鸥研究专家张世平为技术顾问,指导海鸥的育雏、驯化、放飞及人工干预繁殖等工作,并逐步在三亚大小洞天景区、亚龙湾、南山等地选择合适场所,寻求改造资金,对栖息地进行改善或再造,建设适合海鸥繁育的场所,力争在三亚孵化保育成功3000只海鸥。

  44只海鸥青岛启程

  “我们正在赶往三亚的高速公路上,我和44只海鸥待在同一辆车上。”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拨通张世平手机时,听筒中除了张世平的声音,还掺杂着海鸥叽叽喳喳的鸣叫声。由于高速公路手机信号不稳定,记者与张世平的手机通话时断时续。身为市北区绿色保护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世平亲自担当起这次海鸥出行的 “保姆”,陪同44只小海鸥踏上去往三亚的旅途。张世平告诉记者,海南三亚市今年启动了 “海鸥生态修复项目”,让当地海滨重现海鸥飞翔的景观。负责该项目的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与他取得联系,通过两地林业部门联动,委托他运送在青岛孵化的44只海鸥到三亚放飞。

  三千公里人工迁徙

  今年初,几名摄影爱好者在胶州湾湿地拍鸟时,发现一些被成年鸟遗弃的鸟蛋,送到张世平这里,张世平通过人工将鸟蛋孵化,并将家中的阁楼变成44只小海鸥的家,吃喝拉撒都在阁楼上。4月,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张世平,告知他三亚市想从青岛引进海鸥在当地繁殖的计划。“我仔细看了他们出具的项目相关文件,确定这个项目是由当地政府林业部门联合爱心企业和保护协会共同实施的。”张世平介绍说,随后三亚林业局向青岛林业部门发函,请求两地共同实施这个项目。张世平就成为该项目的志愿者之一。

  在44只小海鸥长成适合放飞的亚成鸟之后,张世平和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决定启动人工迁徙计划。7月21日,三亚工作人员和车辆抵达青岛。在青岛林业部门的协助下,张世平前天上午办完野生动物运输和检疫等相关手续,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一起,带着44只海鸥启程,行程预计3300多公里。

  今天上午抵达三亚

  “预计路上需要3天时间。”张世平说,出门前,他让海鸥们在青岛的最后一餐吃得饱饱的,然后准备了小鱼小虾等食物,给海鸥在路上吃。为随时照顾海鸥,张世平和工作人员与海鸥乘坐同一辆小客车,一路上耳边除了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就是海鸥叽叽喳喳的叫声。张世平告诉记者,根据目前行进速度,预计今天上午就能到达三亚。他将作为技术顾问,帮助当地工作人员熟悉海鸥的育雏、驯化,并在近日将这些海鸥放飞。张世平告诉记者,这次海鸥人工迁徙放飞,对他来说是一次尝试。目前已经有武汉、黑龙江、云南等地的环保组织联系他,也想在当地引入海鸥。

  海鸥南迁三问

  一问:海鸥是哪里来的?

  弃巢鸟蛋人工孵化


  “野生鸟在孵化过程中,很容易受惊弃巢,这些海鸥是途经青岛等地的成年海鸥遗弃的鸟蛋,然后通过人工孵化养大的。”张世平告诉记者,这次启程去三亚的44只海鸥学名叫燕鸥,是他在家人工孵化出来的。在海鸥的成长阶段中,这批孵化出数月的海鸥,属于尚未成年的亚成鸟。今年初,几名摄影爱好者在胶州湾湿地拍鸟时,在湿地边缘发现一些被成年鸟遗弃的鸟蛋。怕鸟蛋被黄鼠狼、老鼠等小动物吃掉,摄影爱好者就将这些鸟蛋小心带回来,交给张世平。多年从事野生鸟类保护志愿活动的张世平,有丰富的野生鸟孵化经验,他在家中的孵化箱中,曾成功孵化出野鸭、大雁等野生鸟,养大后放飞大自然。这次收到的这些鸟蛋经过他的悉心照顾,孵化出40多只小海鸥。

  二问:海鸥南迁能否存活?

  海鸥是候鸟 异地易生存


  “海鸥是候鸟,青岛的海鸥是冬季在胶州湾沿岸越冬,因此异地存活应该不成问题。”张世平认为,海鸥随着一年四季变化北飞南迁,对生活环境适应力很强。这一观点也被“海鸥生态修复项目”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边老师认可。边老师告诉记者,81岁的罗九如老人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专家顾问,罗九如40年前第一次赴海南调研时,看到海鸥在碧海蓝天间漫天飞舞。但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改变,2003年,罗九如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时,却再难寻觅到海鸥的踪影。10多年来,罗九如一边咨询鸟类专家,探讨海鸥引进和繁育方案,一边联系景区等企业,寻求场地和资金支持,为引进海鸥做出巨大努力。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也认为,海鸥与三亚有历史渊源,通过社会共识、成熟技术和企业支持,三亚完全有可能召回海鸥。

  三问:这些海鸥能否运输?

  林业部门核准办理准运证


  “当时,我们检查发现这些都是小海鸥,不能当场放飞,必须交由林业部门处理,而三亚市急需,我们就决定促成此事。”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高级工程师迟仁平介绍说,之前他们已经为这些海鸥做了相关的检测,随后为海鸥异地运输办理了相关证件。据介绍,1992年,国家林业部下发过通知,通知规定,非正常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是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有和私自处理。

  迟仁平告诉记者,非正常来源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在查处野生动物案件中没收的及在市场检查中收缴的;在查私中截获的,一些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收存、拣拾的,以及其他非正常来源的,如受伤、病残、迷途的活体,自然死亡的尸体,脱落或散落的角、骨、毛皮等。此次这些海鸥属于这种情况,必须由林业部门来处理。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饿、搁浅、迷途或误入港湾河汊受困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救护,并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运输、邮寄、携带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由市(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准运证;出省境的,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准运证。此次,青岛市林业部门也为这批海鸥办理了跨省运输证件。

  昨天,市林业局也通过早报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在野外捡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或者有发现偷捕、贩卖、运输野生动物的,可以拨打市林业局专门设立的24小时举报电话88018110,特别是针对非法网鸟等乱捕滥猎行为,一经核实后将从严办理。

  从挽留海鸥到亲近海鸥

  经历22年 “人鸥同乐”成城市美景


  万千海鸥蹁跹起舞,岸边人们抛撒着食物,人鸥相乐已经成为栈桥美景。1994年冬天,《青岛晚报》与市林业局率先在全国沿海城市开展了“挽留海鸥行动”。22年来,青岛的海鸥已经从原先的2000多只,发展到了10万只,品种也从两种增加到16种。

  ●挽留海鸥

  展现城市爱心之美


  每到冬天,大批海鸥从西伯利亚、中国东北等地飞临青岛越冬避寒。青岛素有“中国东部候鸟驿站”之美誉。为唤醒市民的爱鸟、护鸟意识,1994年12月1日,《青岛晚报》与市林业局积极倡议,在栈桥东侧青岛湾投放饲料,率先在全国沿海城市开展了“挽留海鸥行动”。22年来,市民和游客踊跃参与“挽留海鸥行动”,人数达上百万人次,并有众多青岛市民为此项活动捐款。栈桥海滨人鸥相戏已成为岛城亮丽的城市风景。

  “挽留海鸥行动”期间,媒体每天都要刊登根据大海潮汐测算出的最佳投食时间。人们的细心呵护,让海鸥把青岛湾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每年不忘来此地“疗养”、过冬。

  “挽留海鸥行动”得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肯定和赞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先后给予报道。此行动还被评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十件好事”之一。

  “挽留海鸥行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成了青岛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挽留海鸥行动”已远远超出了当初人们的意料。多年参与“挽留海鸥行动”的市民杨女士说,栈桥是展示青岛美的一个窗口,这些年来通过参加 “挽留海鸥行动”,让外地游客看到了青岛人的善良,看到了城市的和谐之美,这种影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这些海鸥在大海上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就像是海的精灵,让我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在感受着美。”身为老师的市民刘先生说,这些年他都会带着孩子到海边喂海鸥,看到海鸥围上来吃食物,有时候还会飞到手上抢食吃,都会让孩子感到兴奋。

  “我去过很多城市,像青岛这样,海鸥和人们这么亲密的还不多见,导游说,青岛的“挽留海鸥行动”活动延续好多年,真的很不容易,这个城市真是富有爱心的城市。”在栈桥上游玩的江苏籍游客小王这样赞叹道。

  ●亲近海鸥

  点亮城市和谐之美


  青岛有海洋、湿地、河流、湖泊,很适合海鸥生长,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很亲近海鸥,越冬季节会给海鸥抛撒食物,让海鸥对人们有了亲近感,“海鸥的记忆力很好,如果一个地方的人对它们好,它们第二年还会来这个地方。正是因为市民和游客的友善,让青岛的海鸥逐年增多。”长年研究海鸥的我市鸟类保护专家、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希明告诉记者,经过大家22年的共同努力,海鸥逐渐从以前的“候鸟”变为青岛的“留鸟”,成为了市民和游客身边的“吉祥鸟”。

  王希明介绍,1994年前后,青岛湾只有两种海鸥,是红嘴鸥和银鸥,仅有2000只左右。到了2007年,岛城海鸥种群发展到9个,数量约5万只。如今,岛城海鸥的种群已达到16个,数量也增加到了10万只,其中去年还第一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

  目前,我市的鸥型目鸟有两类,分别是鸥类和海雀类,共16个品种,包括红嘴鸥、黑尾鸥、灰背鸥、鱼鸥、海鸥、燕鸥、白额燕鸥、黑枕燕鸥、棕头鸥、黑嘴鸥、三趾鸥、白翅浮鸥、须浮鸥、银鸥、遗鸥、扁嘴海雀。在岛城最常见的三种海鸥是红嘴鸥、银鸥和黑尾鸥。红嘴鸥是冬候鸟,每年10月末到第二年4月底在青过冬,随后继续往北飞。“我们观测发现,这些年喜欢长年留在青岛的海鸥群体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特别是扁嘴海雀很喜欢在青岛繁殖。”王希明说,银鸥和黑尾鸥、海鸥、遗鸥是一年四季长留青岛。

  如今,以前的“挽留海鸥行动”变成了“亲近海鸥周末行动”。因为经过连续多年的“挽留海鸥行动”,海鸥已经不需要再去挽留了,现在需要与它们和谐相处。海鸥似乎成为了青岛的“城市鸟”,人鸥共处海天一色的场景,不时地被定格在镜头里。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有人与动物的温暖故事。伦敦与鸽子、日内瓦与天鹅,还有青岛与海鸥,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爱和信任的力量,无处不在,在你我手上,在你我心里。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海鸥 三亚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