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2008年发现明“孟姜女纪铭”为“孟姜女哭长城”提供重要实物佐证(资料图)。
青岛境内月季山东坡段修复后的齐长城。
文/图 半岛记者 李晓哲 实习生 王智双 宗正 半岛通讯员 姜群姿
7月25日,省政协齐长城研究保护专题座谈会在青岛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妇孺皆知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是发生在秦长城,而是齐长城,是从春秋时齐国“杞梁妻哭夫崩城”的故事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那时候还没有秦始皇。此外,齐长城附近发现孟姜女碑等文物佐证,还有很多孟姜女庙等文保项目。
孟姜女哭齐长城?有碑有纪念馆 与秦长城、明长城相比,由于年代更久远,齐长城遗留下的遗迹更少,但它并不仅仅是一堆堆土石的存留,还有围绕齐长城的一系列的史实、传说等资源,同样需要保护。7月25日,省政协齐长城研究保护专题座谈会上,多名与会委员都提到了“孟姜女”与齐长城的关系。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项目负责人牛国栋就说,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中有两个分布在齐长城沿线,分别是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是我国流传最广泛的民间故事之一,在世界民间故事传说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个传说故事以齐国‘杞梁妻哭夫崩城’的故事作毛坯,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加工演变,成为受人喜爱的文学作品。”
那说“孟姜女”生活的地方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有没有依据和实物佐证呢?牛国栋介绍,济南市齐长城沿线非遗项目就把“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列入其中;淄博市也把孟姜女哭长城与齐山风景区融合,这里有中国唯一的孟姜女纪念馆;而莱芜境内齐长城沿线(茶业口镇),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孟姜女传说,也有千里齐长城沿线实物遗存最早的孟姜女庙宇和有关的风物遗存,这里还发现了齐长城沿线目前所见最早的孟姜女碑——明《孟姜女纪铭》;安丘齐长城上有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大车山下流传着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
青岛有56个齐长城非遗项目 青岛在齐长城非遗保护上也做了很多努力。牛国栋介绍,青岛围绕打造“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加快实施齐长城遗址抢救性修复保护,共有区级以上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56项。其中,徐福传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泊里红席编制技艺,以独特的技巧和精美的产品入选省级名录;琅琊台传说、宝山地秧歌、琅琊祭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有成绩取得。
对此,牛国栋建议,设立齐长城沿线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齐长城沿线文化生态保护区应当保持传统的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从而构成文化形态一体化;应该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为基本方针。
青岛段齐长城三段获抢救修复 面对内涵如此丰富的齐长城青岛段史迹,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当日,青岛市文物局局长郑安新说,从2012年开始,本市对齐长城本体沿线进行了调查勘探,形成了科学的考古勘探报告,并聘请专业单位,对齐长城金猪坑至苗家南山段、王家墩子至曹城山东坡段、史家夼东山至山周村西山段、黄山至徐山段四段编制了立项报告,全长25.8公里,已分别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论证,获得批复。“目前除黄山至徐山段的方案进入报送审核阶段外,其余三段的保护方案已获得批复,并已进入抢救性修复阶段。”
为加强齐长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青岛市、黄岛区还分别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先后投入1500万元,用于齐长城调查、研究、编制规划、绿化、抢修工作。自2012年以来,本市先后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4014万元,完成了部分区段的抢救性保护主体工程、辅助配套观光步道、界桩、标志、说明碑、截面展示面等工程,现在进行后期扫尾工作。
要打造“齐长城入海口风景带” 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更重要的是挖掘内涵、让更多人关注,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在山东省‘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的总体规划思路指导下,我们提出了打造‘齐长城入海口人文自然风景带’的构想。”郑安新说,他们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开展7个区段展示利用方案编制工作,为下一步构建齐长城文化旅游景观做好基础。“为了让更多游客走近齐长城,感受历史文化内涵,我们还专门修建了观光步道,并在筹建的博物馆新馆中开辟齐长城文化展厅,展示齐文化。”
齐长城青岛段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已经在开展,接下来还有哪些“大动作”?郑安新透露,下一步,青岛市将以齐长城纳入示范区为契机,研究制定《青岛市齐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完善青岛市齐长城保护的法规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一批重要遗产点、段的抢救性修缮;今年下半年,拟对曹城山东坡段等区段进行施工,同时进行齐长城展示利用段落立项及方案编制工作。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面,郑安新表示,“着力打造齐长城人文自然景观带山东省示范区,适度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结合沿线生态休闲资源、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开展‘登齐长城、揽齐鲁大地’的齐长城攀登活动,让市民亲临齐长城感受传统历史文化,全面提升齐长城文化旅游品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形象。”
观点
省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刘德龙——
齐长城保护,靠官方也要靠民间 参加工作后,山海关到嘉峪关我都去过,但是本省的齐长城,我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却缺乏了解。”座谈会上,省政协文史委原主任,省社科联原副主席、党组书记刘德龙说起了自己和齐长城的渊源。通过近几天的考察,他对齐长城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官方保护齐长城是责无旁贷的,但另一方面怎样调动沿线的老百姓共同重视保护齐长城,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次,从地方保护机制来说,考虑调动地方积极性,共同开发基层旅游。最后,建议加大齐长城的宣传力度。“齐长城很壮美,应该组织更强的学术力量来研究齐长城,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齐长城。”
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副主任刘德增——
考古结合史料,判断修建时间 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副主任,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民进省委副主委刘德增在会上提出了对于齐长城保护的建议。他说,对于齐长城,《战国策》、《史记》等都有记载,但是都非常简略,很多问题都还没有搞清楚。“比如说齐长城修建的年代,现在主要有七种说法,《清华简式记年》明确记载了是齐宣公十五年,公元前441年,价值非常大。”他说,确定这个问题,只靠文献解决很难,要结合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来判断齐长城修建的真正时间。
此外,齐长城到底是军事防御,还是防止私盐走私的,刘德增认为通过这次考察,发现军事防御的可能更大。“但是齐长城到底防御哪个国家?楚国、鲁国,还是越国?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他建议这些都需要史料和考古相结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示范性的考古发掘。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